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工业用热工设备论文--换热设备论文

析湿工况下换热器翅片表面冷凝液滴行为的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符号表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4-16页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第16-27页
        1.2.1 翅片表面液滴运动特性研究第16-18页
        1.2.2 翅片表面液滴形成和生长特性研究第18-23页
        1.2.3 翅片结构对液滴行为的影响研究第23-25页
        1.2.4 翅片表面改性对液滴行为的影响研究第25-26页
        1.2.5 研究现状总结第26-27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7-30页
        1.3.1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3.2 技术路线第28-30页
第二章 翅片表面液滴运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第30-55页
    2.1 液滴运动机制分析第30-32页
    2.2 液滴运动特性建模思路第32-33页
    2.3 翅片表面液滴运动特性的数值模型第33-43页
        2.3.1 基本控制方程第33页
        2.3.2 翅片表面液滴所受重力的计算第33-34页
        2.3.3 翅片表面液滴所受气流曳力的计算第34-37页
        2.3.4 翅片表面液滴所受壁面粘附力的计算第37-39页
        2.3.5 受重力和气流曳力共同影响的液滴接触角计算模型第39-43页
    2.4 液滴运动模型的算法第43-47页
        2.4.1 单液滴运动模型的算法第43-45页
        2.4.2 多液滴运动模型的算法第45-47页
    2.5 液滴运动特性的模拟结果与分析第47-53页
        2.5.1 计算区域与边界条件第47-48页
        2.5.2 单/多液滴运动过程的模拟结果第48-49页
        2.5.3 翅片表面特性对液滴运动过程的影响第49-52页
        2.5.4 气流曳力对液滴运动过程的影响第52-53页
    2.6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三章 翅片表面液滴形成和生长特性的数值模拟第55-77页
    3.1 液滴形成和生长机制分析第55-56页
        3.1.1 液滴形成机制第55-56页
        3.1.2 液滴生长机制第56页
    3.2 液滴形成和生长特性建模思路第56-58页
    3.3 液滴形成和生长特性的数值模型第58-67页
        3.3.1 基本控制方程第58-61页
        3.3.2 计算液滴形成过程的传质速率的子模型第61-64页
        3.3.3 计算液滴生长过程的传质速率的子模型第64-66页
        3.3.4 其他补充经验方程第66-67页
    3.4 液滴形成和生长模型的算法第67-69页
    3.5 液滴形成和生长特性的模拟结果及分析第69-76页
        3.5.1 计算区域与边界条件第69-71页
        3.5.2 翅片表面液滴形成和生长过程的模拟结果第71-73页
        3.5.3 翅片表面液滴对翅片附近湿空气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影响第73-74页
        3.5.4 运行工况对液滴形成和生长过程热质传递的影响第74-76页
    3.6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四章 翅片结构对液滴行为影响的数值模拟第77-97页
    4.1 翅片结构对液滴行为影响的分析第77-79页
    4.2 翅片结构对液滴行为影响的数值模型第79-87页
        4.2.1 基本控制方程第79-80页
        4.2.2 翅片波纹结构处液滴接触角模型第80-82页
        4.2.3 翅片条缝结构处液滴接触角模型第82-87页
    4.3 模型算法第87-90页
    4.4 翅片结构对液滴行为影响的模拟结果与分析第90-96页
        4.4.1 计算区域与边界条件第90-92页
        4.4.2 翅片结构对液滴行为影响的模拟结果与分析第92-95页
        4.4.3 不同翅片结构对析湿过程热质传递影响的模拟结果与分析第95-96页
    4.5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五章 翅片表面改性对液滴行为影响的数值模拟第97-106页
    5.1 翅片表面改性对液滴行为影响的分析第97-98页
    5.2 翅片表面改性对液滴行为影响的数值模型第98-101页
        5.2.1 基本控制方程第98-99页
        5.2.2 计算液膜形成过程的传质速率的子模型第99-100页
        5.2.3 计算表面张力源项的子模型第100-101页
    5.3 模型算法第101页
    5.4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101-105页
        5.4.1 翅片表面改性对液滴行为影响的模拟结果与分析第101-103页
        5.4.2 翅片表面改性对析湿过程热质传递影响的模拟结果与分析第103-105页
    5.5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六章 翅片表面液滴行为数值模型的实验验证第106-130页
    6.1 翅片表面液滴行为数值模型的验证思路第106-108页
        6.1.1 液滴运动模型的验证思路第106-107页
        6.1.2 液滴形成和生长模型的验证思路第107-108页
    6.2 翅片表面液滴运动特性的数值模型的实验验证第108-113页
        6.2.1 实验装置及工作原理第108-109页
        6.2.2 液滴运动过程最小接触角模拟结果与实验验证第109-111页
        6.2.3 液滴运动速度模拟结果与实验验证第111-113页
    6.3 翅片表面液滴形成和生长特性的数值模型的实验验证第113-128页
        6.3.1 实验装置第113-119页
        6.3.2 实验工况第119-120页
        6.3.3 实验装置可重复性及能量平衡分析第120-121页
        6.3.4 实验不确定度分析第121-122页
        6.3.5 实验数据处理第122-126页
        6.3.6 实验验证结果第126-128页
    6.4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30-134页
    7.1 总结第130-133页
        7.1.1 工作内容第130-131页
        7.1.2 结论第131-133页
        7.1.3 创新点第133页
    7.2 展望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6页
致谢第146-14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录用的论文第147-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数据”背景下个人数据法律保护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S公司非标设备制造项目管理流程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