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海岛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以舟山市为例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8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6-18页
        1.1.1 选题背景第16-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8-23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8-21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21-23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第23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维框架第23-27页
        1.3.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3.2 研究方法第24-26页
        1.3.3 思维框架第26-27页
        1.3.4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第27页
    1.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理论基础第28-33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8-31页
        2.1.1 村落与聚落第28页
        2.1.2 分布规律第28页
        2.1.3 竞争空间第28-29页
        2.1.4 空间组织第29-31页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1-32页
        2.2.1 传统规划理论第31页
        2.2.2 人地协调理论第31页
        2.2.3 传统风水学理论第31-32页
        2.2.4 山地中心论第32页
        2.2.5 产业集聚理论第32页
    2.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海岛村落空间发展及形态演化分析第33-40页
    3.1 海岛村落的自然与资源因素第33-35页
        3.1.1 土地资源第33页
        3.1.2 气候资源第33页
        3.1.3 淡水资源第33-34页
        3.1.4 水产资源第34页
        3.1.5 能源资源第34-35页
        3.1.6 岸线资源第35页
        3.1.7 景观资源第35页
    3.2 海岛村落的人文与传统因素第35-38页
        3.2.1 传统规划理念第35-36页
        3.2.2 民俗宗教第36页
        3.2.3 军事政治第36-37页
        3.2.4 传统风水学思想第37-38页
    3.3 海岛村落演化规律分析第38-39页
        3.3.1 海岛村落的演化动因第38页
        3.3.2 海岛村落的演化机理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海岛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第40-46页
    4.1 环渔港分布第40-41页
    4.2 环岛状分布第41-42页
    4.3 背风山岙分布第42-44页
    4.4 沟塘库渠分布第44-45页
    4.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舟山市海岛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第46-56页
    5.1 舟山地理环境及人口概况第46-48页
        5.1.1 舟山地理环境第46-47页
        5.1.2 舟山人口概况第47-48页
    5.2 舟山市海岛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第48-51页
        5.2.1 环渔港分布第48-49页
        5.2.2 环岛状分布第49-50页
        5.2.3 背风山岙分布第50页
        5.2.4 沟塘库渠分布第50-51页
    5.3 舟山海岛村落空间分布成因分析第51-55页
        5.3.1 舟山历史发展村落分布的影响第51-52页
        5.3.2 海岛村落产业对村落分布的影响第52-54页
        5.3.3 海岛村落文化对村落分布的影响第54-55页
    5.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56-59页
    6.1 研究结论第56-57页
    6.2 对策建议第57-59页
        6.2.1 加快海岛村落的空间布局调整第57页
        6.2.2 加快开发海岛平原、丘陵区域的村落第57页
        6.2.3 加快海岛居民血缘文化的挖掘和传承第57-58页
        6.2.4 重点保护海岛山场、山坡区域的村落第58页
        6.2.5 推动各层面制度建设,构建制度联动机制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思发展》(节选)汉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论迟子建少数民族书写的文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