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仿CT扫描模式时域扩散荧光层析成像方法与系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扩散荧光层析成像技术基础第10-15页
        1.2.1 近红外光与生物组织体的相互作用第10-13页
        1.2.2 荧光产生机制第13-14页
        1.2.3 荧光参数第14页
        1.2.4 荧光探针第14-15页
    1.3 DFT技术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6-17页
第二章 扩散荧光层析成像技术的测量方法第17-21页
    2.1 稳态测量模式第17页
    2.2 频域测量模式第17-18页
    2.3 时域测量模式第18-20页
        2.3.1 时域测量模式原理第18-19页
        2.3.2 时域测量系统检测技术第19-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时域扩散荧光层析成像系统硬件平台第21-37页
    3.1 系统总体设计介绍第21页
    3.2 TCSPC技术原理第21-24页
    3.3 系统工作方式及框图第24-26页
    3.4 系统组成模块第26-36页
        3.4.1 光源模块第26-28页
        3.4.2 测量模块第28-32页
        3.4.3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第32-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成像系统软件集成第37-55页
    4.1 软件需求分析第37-38页
    4.2 硬件仪器二次开发第38-44页
        4.2.1 TCSPC控制第38-41页
        4.2.2 滤光轮控制第41-42页
        4.2.3 成像腔三维移动控制第42-43页
        4.2.4 光开关控制第43-44页
    4.3 软件集成模块划分第44-53页
        4.3.1 单步测量和连续测量模块第45-49页
        4.3.2 时间原点标定模块第49-53页
    4.4 软件系统使用流程第53-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系统实验验证第55-72页
    5.1 实验仿体制作与荧光剂选择第55-56页
    5.2 荧光产率及荧光寿命重建实验第56-57页
    5.3 不同荧光浓度定量性实验第57-58页
    5.4 空间采样密度对成像质量影响第58-61页
    5.5 系统空间分辨率第61-62页
    5.6 灵敏度第62-64页
    5.7 小鼠实验第64-65页
    5.8 基于早期到达光的DFT成像方法第65-71页
        5.8.1 成像算法第65-68页
        5.8.2 实验验证第68-71页
            5.8.2.1 单目标体验证实验第69-70页
            5.8.2.2 双目标体验证实验第70-71页
    5.9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操纵理论视角下林语堂英译《幽梦影》研究
下一篇:乳制品中重金属快速检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