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导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5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5页
        1.3.3 文献评述第15页
    1.4 能源合作基础理论第15-17页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7-18页
第2章 中国能源现状与能源战略第18-26页
    2.1 中国能源现状第18-23页
        2.1.1 能源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但效率偏低第18-20页
        2.1.2 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第20-21页
        2.1.3 新能源产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第21-22页
        2.1.4 能源消费结构有待优化第22-23页
    2.2 中国能源战略第23-25页
        2.2.1 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第23-24页
        2.2.2 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第24页
        2.2.3 拓展能源国际合作第24-25页
        2.2.4 推进能源科技创新第25页
    2.3 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现状及领域第26-35页
    3.1 中国与沿线各地区的能源合作现状第26-33页
        3.1.1 中国与中亚地区能源合作现状第27-28页
        3.1.2 中国与中东地区能源合作现状第28-30页
        3.1.3 中国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能源合作现状第30-31页
        3.1.4 中国与蒙俄地区能源合作现状第31-33页
    3.2“一带一路”战略下能源合作的领域第33-34页
        3.2.1 油气的上下游产业第33页
        3.2.2 煤产品、矿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第33页
        3.2.3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开发与利用第33-34页
    3.3 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模式及机制第35-43页
    4.1 能源合作模式第35-39页
        4.1.1 政府间合作模式第35-36页
        4.1.2 企业间合作模式第36-38页
        4.1.3 能源合作模式的新特征第38-39页
    4.2 能源合作机制第39-42页
        4.2.1 能源通道网络合作及运输安全机制第39-40页
        4.2.2 集体行动机制第40-41页
        4.2.3 国际能源对话机制第41页
        4.2.4 银行担保合作机制第41-42页
    4.3 小结第42-43页
第5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合作对策第43-49页
    5.1 建立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第43-44页
    5.2 利用“亚投行”、“丝路基金”提供资金支持第44-45页
    5.3 建立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第45-46页
    5.4 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第46-47页
    5.5 着眼包容发展、互利贸易、长远持续第47页
    5.6 小结第47-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参激—涡激联合作用下深海柔性杆件三维振动响应分析
下一篇:应试教育体制下中学生身体素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