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5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13页 |
(一)农村土地 | 第13页 |
(二)农村土地流转 | 第13页 |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马克思土地流转的基本理论 | 第15-19页 |
一、土地产权理论 | 第15页 |
二、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与地租确认理论 | 第15-16页 |
三、变革生产关系理论 | 第16-19页 |
第三章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农村土地理论 | 第19-25页 |
一、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变革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 第19-20页 |
二、改造农民土地所有制并逐渐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 第20-23页 |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23-25页 |
第四章 江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 第25-31页 |
一、江西农村土地基本概况 | 第25页 |
二、江西农村土地流转特征 | 第25-27页 |
(一)流转主体多元化 | 第25-26页 |
(二)流转方式多样化 | 第26-27页 |
(三)流转的规模和地域不断扩大 | 第27页 |
三、江西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1页 |
(一)经营权属存在错乱 | 第28页 |
(二)土地流转体制机制不健全 | 第28-29页 |
(三)土地流转的操作程序不规范 | 第29页 |
(四)土地监管缺位,存在非法流转 | 第29-31页 |
第五章 制约江西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分析 | 第31-41页 |
一、地貌多样和地形复杂因素 | 第31页 |
二、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因素 | 第31-33页 |
三、农村自身组织建设和相关政策因素 | 第33-35页 |
(一)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 | 第33-34页 |
(二)户籍制度的二元性依然存在 | 第34-35页 |
(三)农村土地流转的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35页 |
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因素 | 第35-41页 |
(一)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 | 第35-36页 |
(二)农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 | 第36-38页 |
(三)农民的就业保障机制不完善 | 第38-41页 |
第六章 完善江西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 第41-49页 |
一、依据产权理论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完善确权登记颁证制度 | 第41-42页 |
(一)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 第41页 |
(二)合理有序推进土地承包权确权颁证 | 第41-42页 |
二、培育新型农民,遵循地租地价理论规律推行农业规模化经营 | 第42-45页 |
(一)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 第42-43页 |
(二)发挥地域优势,走规模化道路 | 第43-44页 |
(三)鼓励土地流转中介发展 | 第44-45页 |
三、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45-46页 |
(一)建立灵活的养老保障制度 | 第45页 |
(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 第45-46页 |
(三)逐步健全农民工的就业保障制度 | 第46页 |
四、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进城中改革户籍二元制 | 第46-49页 |
(一)稳妥推进户籍二元制改革 | 第46-48页 |
(二)有序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进程 | 第48-49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