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 1.1 群体关注 | 第11-14页 |
| 1.1.1 群体关注及其效应 | 第11-12页 |
| 1.1.2 群体关注机制 | 第12-14页 |
| 1.1.3 群体关注的相关研究 | 第14页 |
| 1.2 道德判断 | 第14-17页 |
| 1.2.1 道德判断的定义 | 第14-15页 |
| 1.2.2 道德判断的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 1.2.2.1 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理论 | 第15-16页 |
| 1.2.2.2 Greene的道德判断双过程理论 | 第16页 |
| 1.2.3 道德判断的测量 | 第16-17页 |
| 1.3 群体关注与道德判断 | 第17-20页 |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20-23页 |
| 2.1 问题提出 | 第20-21页 |
| 2.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 2.2.1 实践意义 | 第21页 |
| 2.2.2 理论意义 | 第21-22页 |
| 2.3 研究设计 | 第22-23页 |
| 3 实证研究 | 第23-36页 |
| 3.1 研究一:群体关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 第23-28页 |
| 3.1.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 3.1.2 研究假设 | 第23页 |
| 3.1.3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 3.1.3.1 被试 | 第23页 |
| 3.1.3.2 实验设计 | 第23页 |
| 3.1.3.3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 3.1.4 研究结果 | 第25-26页 |
| 3.1.5 讨论 | 第26-28页 |
| 3.1.6 结论 | 第28页 |
| 3.2 研究二:强烈情绪状态下群体关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 第28-32页 |
| 3.2.1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 3.2.2 研究假设 | 第28页 |
| 3.2.3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3.2.3.1 被试 | 第28页 |
| 3.2.3.2 实验设计 | 第28-29页 |
| 3.2.3.3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 3.2.4 研究结果 | 第29-31页 |
| 3.2.5 讨论 | 第31-32页 |
| 3.2.6 结论 | 第32页 |
| 3.3 研究三:群体关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认知资源占用的作用 | 第32-36页 |
| 3.3.1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 3.3.2 研究假设 | 第32-33页 |
| 3.3.3 研究方法 | 第33页 |
| 3.3.3.1 被试 | 第33页 |
| 3.3.3.2 实验设计 | 第33页 |
| 3.3.3.3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 3.3.4 实验结果 | 第33-34页 |
| 3.3.5 讨论 | 第34-35页 |
| 3.3.6 结论 | 第35-36页 |
| 4 总讨论 | 第36-41页 |
| 4.1 青少年群体关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 第36-39页 |
| 4.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39-41页 |
| 5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附录 | 第46-51页 |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