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巧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问题 | 第11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12页 |
1.4.2 访谈研究法 | 第12页 |
1.4.3 课堂观察法 | 第12-13页 |
1.4.4 逐字记录法 | 第13页 |
1.4.5 定性与定量分析法 | 第13页 |
1.5 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1.5.1 深化数学课程改革 | 第13-14页 |
1.5.2 增加课堂教学有效性 | 第14页 |
1.5.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第14-15页 |
1.5.4 提高学生各项能力 | 第15页 |
1.6 研究框架与创新 | 第15-17页 |
1.6.1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6.2 研究创新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30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课堂提问 | 第17-18页 |
2.1.2 课堂提问技巧 | 第18页 |
2.2 研究的概述 | 第18-26页 |
2.2.1 关于课堂提问环节的研究 | 第18-22页 |
2.2.2 关于课堂提问类型的研究 | 第22-23页 |
2.2.3 关于课堂提问功能的研究 | 第23-24页 |
2.2.4 关于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 | 第24-26页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2.3.1 认知学习理论 | 第26-27页 |
2.3.2 启发式教学理论 | 第27-28页 |
2.3.3 交往教学理论 | 第28页 |
2.3.4 实证主义理论 | 第28-30页 |
3 预研究 | 第30-42页 |
3.1 预研究流程 | 第30页 |
3.2 预研究目的 | 第30页 |
3.3 预研究对象 | 第30-31页 |
3.4 预研究实施 | 第31-37页 |
3.5 预研究结果 | 第37-42页 |
4 主研究 | 第42-69页 |
4.1 主研究流程 | 第42页 |
4.2 主研究目的 | 第42页 |
4.3 主研究对象 | 第42-44页 |
4.3.1 教师的选择 | 第42-43页 |
4.3.2 样本的选择 | 第43-44页 |
4.4 研究数据整理 | 第44-53页 |
4.4.1 实录整理 | 第44-45页 |
4.4.2 时间整理 | 第45-46页 |
4.4.3 编码整理 | 第46-48页 |
4.4.4 综合整理 | 第48-53页 |
4.5 主研究结果 | 第53-69页 |
4.5.1 针对课堂提问发问环节的研究分析 | 第53-57页 |
4.5.2 针对课堂提问候答环节的研究分析 | 第57-60页 |
4.5.3 针对课堂提问叫答环节的研究分析 | 第60-63页 |
4.5.4 针对课堂提问理答环节的研究分析 | 第63-69页 |
5 问题及对策 | 第69-84页 |
5.1 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 第69-74页 |
5.1.1 发问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69-70页 |
5.1.2 候答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70-72页 |
5.1.3 叫答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72-73页 |
5.1.4 理答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73-74页 |
5.2 改善课堂提问技巧的建议 | 第74-83页 |
5.2.1 改善发问环节的技巧 | 第74-77页 |
5.2.2 改善候答环节的技巧 | 第77-79页 |
5.2.3 改善叫答环节的技巧 | 第79-81页 |
5.2.4 改善理答环节的技巧 | 第81-83页 |
5.3 反思与不足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附录 | 第87-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