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大清律例》中亲属相犯的立法规定 | 第9-35页 |
(一) 《大清律例》中亲属关系的界定 | 第9-14页 |
1. 丧服制度 | 第9-11页 |
2. 亲等 | 第11页 |
3. 亲属的分类 | 第11-12页 |
4. 亲属的范围 | 第12-14页 |
(二) 《大清律例》中亲属相犯的内容范畴 | 第14-28页 |
1. 亲属间杀伤 | 第15-19页 |
2. 亲属间略卖 | 第19页 |
3. 干名犯义 | 第19-21页 |
4. 亲属相奸 | 第21-22页 |
5. 亲属相盗 | 第22-23页 |
6. 嫁娶违律 | 第23-25页 |
7. 亲属间发冢 | 第25-28页 |
(三) 《大清律例》中亲属相犯的立法特点 | 第28-34页 |
1. 是对明代律例的继承和发展 | 第28-30页 |
2. 较以往历代更为明确和完备 | 第30-32页 |
3. 受家族伦理影响极为深远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二、《大清律例》中亲属相犯的司法实践 | 第35-62页 |
(一) 特定的诉讼程序 | 第35-40页 |
1. 诉讼的提起 | 第35-37页 |
2. 受理的限制 | 第37-39页 |
3. 审判的原则 | 第39-40页 |
(二) 情理法的案件审理 | 第40-53页 |
1. 亲属间杀伤案 | 第40-44页 |
2. 亲属间略卖案 | 第44-45页 |
3. 干名犯义案 | 第45-46页 |
4. 亲属相奸案 | 第46-49页 |
5. 亲属相盗案 | 第49-50页 |
6. 嫁娶违律案 | 第50-53页 |
7. 亲属间发冢案 | 第53页 |
(三) 案件处罚的社会影响 | 第53-61页 |
1. 以孝道为基础的家庭伦理道德得到巩固 | 第54-56页 |
2. 以夫妻父子兄弟关系为内容的家族伦理关系得到强化 | 第56-59页 |
3. 以家国一体为主旨的社会政治伦理得到强化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三、思考与评价 | 第62-78页 |
(一) 与《唐律疏议》的比较 | 第62-69页 |
1. 加重处罚的内容 | 第62-64页 |
2. 减轻处罚的内容 | 第64-67页 |
3. 完全沿袭的内容 | 第67-69页 |
(二) 评价 | 第69-72页 |
1. 沿袭前代律例是清朝统治者的必然选择 | 第70-71页 |
2. 是强化清朝统治的现实需求 | 第71页 |
3. 民间风俗习惯对相关法律有重要补充 | 第71-72页 |
(三) 当今思考 | 第72-77页 |
1. 应明确刑法及刑事诉讼法中的亲属范围 | 第72-73页 |
2. 对亲属间侵犯人身权利的刑事立法建议 | 第73-75页 |
3. 对亲属间侵犯财产权利的刑事立法建议 | 第75-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