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肠肿瘤论文

谷氨酰胺酶GLS1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

致谢第5-7页
中文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4-18页
1 引言第18-24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4-62页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24-32页
    2.2 实验方法第32-62页
3 技术路线第62-72页
    3.1 谷氨酰胺代谢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第62-63页
    3.2 联合使用谷氨酰胺抑制、自噬抑制剂和天冬酰胺抑制剂第63页
    3.3 GLS1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分析第63-64页
    3.4 鉴定GLS1是WNT信号下游的一个新靶点第64-65页
    3.5 WNT信号通路调节GLS1表达的具体机制第65-66页
    3.6 HSF1参与调控MIR-137及GLS1的表达第66-67页
    3.7 HSF1抑制MiR-137表达的分子机制第67-68页
    3.8 WNT信号通路调控HSF1表达的分子机制第68-70页
    3.9 联合使用GLS1抑制剂、自噬抑制剂和天冬酰胺抑制剂第70-71页
    3.10 在APCMIN/+小鼠模型中使用GLS1抑制剂第71页
    3.11 在AOM/DSS小鼠模型中联合使用GLS1抑制剂、自噬抑制剂和天冬酰胺抑制剂第71-72页
4 结果第72-97页
    4.1 在结直肠癌中抑制谷氨酰胺代谢会引起保护性的自噬第72-74页
    4.2 抑制谷氨酰胺联合自噬抑制剂、天冬酰胺抑制剂增强杀伤效果第74-76页
    4.3 GLS1促进结直肠癌的形成第76-79页
    4.4 WNT/APC信号通路调控GLS1的形成第79-80页
    4.5 WNT信号通路通过MIR-137调控GLS1的形成第80-82页
    4.6 HSF1参与调控MIR-137及GLS1的表达第82-85页
    4.7 HSF1通过与DNMT3A相互作用调控MIR-137的甲基化水平第85-87页
    4.8 WNT/APC通路调节HSF1的翻译过程第87-91页
    4.9 GLS1抑制剂、自噬抑制剂、天冬酰胺抑制剂联合杀伤肿瘤细胞第91-93页
    4.10 GLS1抑制剂可以抑制APCMIN/+小鼠肿瘤的形成第93-94页
    4.11 GLS1抑制剂、自噬抑制剂、天冬酰胺抑制剂可以联合治疗AOM/DSS小鼠肿瘤第94-97页
5 讨论第97-102页
6 结论第102-103页
7 主要参考文献第103-114页
综述第114-13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3页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改进蚁群优化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研究
下一篇: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和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