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活动特征的哈尔滨公园微气候环境热舒适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2.1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简析 | 第19-20页 |
1.4 相关概念和范围界定 | 第20-22页 |
1.4.1 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1.4.2 范围界定 | 第21-22页 |
1.5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2-23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6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第2章 城市公园微气候及舒适性基础研究 | 第24-32页 |
2.1 城市气候与微气候 | 第24-26页 |
2.1.1 哈尔滨气候概况 | 第24页 |
2.1.2 城市微气候 | 第24-26页 |
2.2 城市公园微气候特征 | 第26-28页 |
2.2.1 热环境特征 | 第26-27页 |
2.2.2 风环境特征 | 第27-28页 |
2.3 城市公园行为活动特征 | 第28-29页 |
2.4 人体热舒适性相关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2.4.1 人体热平衡理论 | 第29-30页 |
2.4.2 环境知觉理论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哈尔滨城市公园调研及实测研究 | 第32-47页 |
3.1 哈尔滨城市公园空间调研 | 第32-34页 |
3.1.1 调研地点与时间 | 第32页 |
3.1.2 调研内容 | 第32-34页 |
3.1.3 调研方法 | 第34页 |
3.2 哈尔滨城市公园行为活动调研 | 第34-36页 |
3.2.1 调研地点与时间 | 第34-35页 |
3.2.2 调研内容 | 第35页 |
3.2.3 调研过程 | 第35-36页 |
3.3 哈尔滨城市公园热舒适性调研 | 第36-40页 |
3.3.1 调研地点与时间 | 第36-37页 |
3.3.2 微气候数据采集 | 第37页 |
3.3.3 主观问卷调研 | 第37-40页 |
3.4 哈尔滨城市公园活动型空间模式确定 | 第40-46页 |
3.4.1 活动型空间模式的确定 | 第40-43页 |
3.4.2 实地测量公园与空间的确定 | 第43-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哈尔滨公园活动型空间热舒适研究 | 第47-69页 |
4.1 哈尔滨公园活动型空间行为活动分析 | 第47-54页 |
4.1.1 高频活动类型及活动人数统计分析 | 第47-48页 |
4.1.2 高频活动类型空间分布分析 | 第48-53页 |
4.1.3 各季节实测空间的确定 | 第53-54页 |
4.2 哈尔滨公园活动型空间热舒适性分析 | 第54-63页 |
4.2.1 调查日微气候数据统计 | 第54-55页 |
4.2.2 调查样本统计 | 第55-56页 |
4.2.3 热感觉和总体舒适度分析 | 第56-58页 |
4.2.4 热舒适性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 第58-59页 |
4.2.5 微气候要素的感知 | 第59-63页 |
4.3 哈尔滨公园活动型空间热舒适性定量分析 | 第63-67页 |
4.3.1 不同季节热舒适性定量分析 | 第63-65页 |
4.3.2 不同活动类型人体热舒适性定量分析 | 第65-67页 |
4.4 哈尔滨公园活动型空间设计策略 | 第67-68页 |
4.4.1 动态活动型空间设计策略 | 第67-68页 |
4.4.2 静态活动型空间设计策略 | 第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