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4-36页 |
1.1 现代医学对子宫腺肌病研究概况 | 第14-28页 |
1.1.1 子宫腺肌病的定义 | 第14页 |
1.1.2 子宫腺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14页 |
1.1.3 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 第14-15页 |
1.1.4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 | 第15-25页 |
1.1.5 现代医学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 | 第25-26页 |
1.1.6 现代医学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 第26-28页 |
1.2 中医学对子宫腺肌病研究概况 | 第28-32页 |
1.2.1 子宫腺肌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 第28-29页 |
1.2.2 子宫腺肌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 第29-31页 |
1.2.3 导师李坤寅教授应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子宫腺肌病 | 第31-32页 |
1.3 加味芍药甘草汤及相关研究进展 | 第32-33页 |
1.3.1 加味芍药甘草汤的来源及主治病症 | 第32页 |
1.3.2 加味芍药甘草汤及主要化学成分的机理研究 | 第32-33页 |
1.4 子宫腺肌病的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 第33-34页 |
1.4.1 子宫腺肌病的细胞模型研究进展 | 第33页 |
1.4.2 子宫腺肌病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第33-34页 |
1.5 子宫腺肌病的研究问题与研究展望 | 第34-36页 |
第二章 裸鼠人来源性子宫腺肌病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 第36-47页 |
2.1 目的和意义 | 第36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6-41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6-38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41-44页 |
2.3.1 造模后裸鼠生存及一般情况 | 第41-42页 |
2.3.2 移植标本造模前后外观观察 | 第42页 |
2.3.3 移植标本造模前后体积变化 | 第42-43页 |
2.3.4 移植标本的HE染色观察 | 第43页 |
2.3.5 移植物标本的免疫组化标志蛋白的表达观察 | 第43-44页 |
2.4 讨论 | 第44-47页 |
2.4.1 动物模型经验总结 | 第44-45页 |
2.4.2 裸鼠人来源性子宫腺肌病模型造模成功的鉴定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加味芍药甘草汤对人来源性子宫腺肌病裸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 第47-84页 |
3.1 目的和意义 | 第47页 |
3.2 实验一:加味芍药甘草汤对腺肌病裸鼠体重、移植组织体积及P53表达的影响 | 第47-54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3.2.3 统计方法 | 第50页 |
3.2.4 实验结果 | 第50-54页 |
3.3 实验二:WESTERN BLOT法检测P53/EGFR/STAT3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54-66页 |
3.3.1 实验材料 | 第54-56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3.3.3 统计方法 | 第57页 |
3.3.4 实验结果 | 第57-66页 |
3.4 q-PCR法检测P53/EGFR/STAT3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66-80页 |
3.5 讨论 | 第80-84页 |
结语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5页 |
附录 | 第95-98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