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武汉园博会城市展园时空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2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文献综述第10-24页
        1.3.1 园林展会相关概念第10-11页
        1.3.2 园林展的发展及历史第11-12页
        1.3.3 园博会相关研究第12-17页
        1.3.4 媒介地理学及其发展第17-21页
        1.3.5 媒介地理学相关研究第21-24页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第24-25页
        1.4.1 武汉园博会概况第24-25页
    1.5 研究方法第25-26页
    1.6 技术路线第26-27页
2 武汉园博会展园城市地理空间特征第27-42页
    2.1 地理空间特征东盛西衰第27-34页
        2.1.1 华东地区第28-31页
        2.1.2 西北地区第31-32页
        2.1.3 西南地区第32-34页
    2.2 地理空间分布南强北弱第34-40页
        2.2.1 华北地区第35-37页
        2.2.2 东北地区第37页
        2.2.3 华南地区第37-39页
        2.2.4 华中地区第39-40页
    2.3 直辖市、省会城市多于地级市第40-42页
3 武汉园博会展园区位空间分析第42-50页
    3.1 直辖市、省会城市优于地级城市第42-47页
    3.2 主办城市优于省内其他城市第47-48页
    3.3 少数民族城市区位相对弱势第48-50页
4 武汉城市展园时间分析第50-73页
    4.1 现代文化主题得到重视第50-56页
        4.1.1 现代第50-54页
        4.1.2 自然第54-56页
    4.2 唐宋明清朝代文化表达突出第56-65页
        4.2.1 唐朝第56-58页
        4.2.2 宋朝第58-60页
        4.2.3 明朝第60-61页
        4.2.4 清朝第61-63页
        4.2.5 混合第63-65页
    4.3 魏晋南北朝之前文化表达相对较弱第65-73页
        4.3.1 传说时期第66-67页
        4.3.2 夏商周第67-68页
        4.3.3 汉朝第68-70页
        4.3.4 三国时期第70-71页
        4.3.5 魏晋南北朝第71-73页
5 结论第73-77页
    5.1 参展城市的空间偏向第73-74页
    5.2 文化主题的时间偏向第74-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附录 主要学术成果第83-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均衡认知负荷的人机界面信息编码方法
下一篇:氟代苯基羰基钴(Ⅰ)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