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论文思路和框架 | 第13-15页 |
第一章 转型期个体极端暴力事件概述 | 第15-24页 |
第一节 转型期个体极端暴力事件 | 第15-20页 |
一、社会转型及其理论 | 第15-16页 |
二、个体极端暴力事件 | 第16-18页 |
三、社会转型期个体极端暴力事件 | 第18-20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一、需要理论 | 第20-21页 |
二、治理理论 | 第21-22页 |
三、社会冲突理论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中国转型期个体极端暴力事件现状及演变趋势 | 第24-36页 |
第一节 中国转型期个体极端暴力事件现状 | 第24-32页 |
一、中国转型期个体极端暴力事件概况 | 第24-29页 |
二、中国转型期个体极端暴力事件特点及危害 | 第29-30页 |
三、中国转型期个体极端暴力事件产生根源 | 第30-32页 |
第二节 个体极端暴力事件与群体性事件及个体犯罪的关系 | 第32-33页 |
一、个体极端暴力事件与群体性事件的异同 | 第32-33页 |
二、个体极端暴力事件与个体犯罪的异同 | 第33页 |
第三节 中国转型期个体极端暴力事件演变趋势 | 第33-35页 |
一、个体极端暴力事件容易演变成个体犯罪 | 第33页 |
二、个体极端暴力事件容易演变成有组织犯罪 | 第33-34页 |
三、个体极端暴力事件容易演变成群体性事件 | 第34页 |
四、个体极端暴力事件容易演变成大范围反社会活动 | 第34页 |
五、作案手段趋于智能化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中国转型期个体极端暴力事件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6-47页 |
第一节 中国转型期个体极端暴力事件治理的现状 | 第36-38页 |
一、相关法律规定 | 第36-37页 |
二、预案和组织机制 | 第37-38页 |
三、具体行动措施 | 第38页 |
第二节 中国转型期个体极端暴力事件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38-42页 |
一、治理理念落后 | 第38-39页 |
二、治理结构不合理 | 第39-40页 |
三、治理方法不当 | 第40页 |
四、治理法制不完善 | 第40-41页 |
五、治理技术手段缺陷 | 第41-42页 |
第三节 中国转型期个体极端暴力事件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2-46页 |
一、人本精神缺失 | 第42页 |
二、忽视社会管理职能 | 第42-43页 |
三、个别官员素质差 | 第43-44页 |
四、法制不健全 | 第44-45页 |
五、个体原因 | 第45页 |
六、高科技治理技术手段应用不足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完善中国转型期个体极端暴力事件治理的对策 | 第47-56页 |
第一节 转变治理理念 | 第47-48页 |
一、关注社会治理效果 | 第47页 |
二、提升政府回应能力 | 第47页 |
三、重视合作治理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构建法制主导下的多元治理结构 | 第48-50页 |
一、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个体极端暴力事件治理的保障 | 第48页 |
二、多元治理结构是个体极端暴力事件治理的依托 | 第48-49页 |
三、搞好民生建设是个体极端暴力事件治理的前提 | 第49-50页 |
第三节 转变政府职能 | 第50-51页 |
一、从管制政府走向服务政府 | 第50页 |
二、优化政府治理个体极端暴力事件的职权设置 | 第50页 |
三、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治理能力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加强个体极端暴力事件防控 | 第51-53页 |
一、完善一案三制 | 第51-52页 |
二、加强心理疏导和救助 | 第52-53页 |
三、增加民政救济和救援 | 第53页 |
第五节 改进预警技术 | 第53-55页 |
一、应用视频监控技术对个体进行监测 | 第53-54页 |
二、应用 3S技术构建个体极端暴力事件预警信息系统 | 第54页 |
三、运用云计算进行个体极端暴力事件数据分析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