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残矿资源概述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3.1 残矿回采技术研究 | 第13-15页 |
1.3.2 残矿回采稳定性研究 | 第15-16页 |
1.3.3 采空区稳定性研究 | 第16-18页 |
1.3.4 采空区群稳定性研究 | 第18-21页 |
1.4 既有研究不足 | 第21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规模残采条件下水平采空区群稳定性因素分析 | 第23-31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单元采空区稳定性因素 | 第23-27页 |
2.2.1 地质因素 | 第23-25页 |
2.2.2 采空区形态因素 | 第25-26页 |
2.2.3 工程因素 | 第26-27页 |
2.3 间柱稳定性因素 | 第27-28页 |
2.4 水平采空区群组合结构因素 | 第28-30页 |
2.4.1 单层水平采空区群组合结构因素 | 第28-29页 |
2.4.2 多层水平采空区群组合结构因素 | 第29-30页 |
2.5 规模化开采因素 | 第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基于结构离散的水平采空区群类非线性动力响应模型 | 第31-49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结构离散化原理 | 第32页 |
3.3 水平采空区群类非线性动力响应模型 | 第32-39页 |
3.3.1 离散化处理 | 第32-33页 |
3.3.2 基本假设 | 第33页 |
3.3.3 模型构建 | 第33-35页 |
3.3.4 参数确定 | 第35-39页 |
3.4 类非线性动力响应模型验证 | 第39-47页 |
3.4.1 算例 1 | 第39-43页 |
3.4.2 算例 2 | 第43-45页 |
3.4.3 算例 3 | 第45-47页 |
3.5 讨论 | 第47-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水平采空区群规模残采动力稳定性研究 | 第49-63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规模残采工程背景 | 第49-50页 |
4.3 规模残采静力分析 | 第50-53页 |
4.3.1 数值模型构建 | 第50-51页 |
4.3.2 最大主应力变化特征 | 第51-52页 |
4.3.3 竖直位移变化特征 | 第52-53页 |
4.4 规模残采动力响应分析 | 第53-57页 |
4.4.1 类非线性动力响应模型构建 | 第53-54页 |
4.4.2 位移响应特征分析 | 第54-56页 |
4.4.3 速度响应特征分析 | 第56-57页 |
4.5 规模残采应力响应分析 | 第57-59页 |
4.5.1 最大主应力特征分析 | 第57-58页 |
4.5.2 最小主应力特征分析 | 第58-59页 |
4.5.3 剪应变增量特征分析 | 第59页 |
4.6 工程应用及其效果评析 | 第59-6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多间柱残采条件下水平采空区群动力稳定性研究 | 第63-81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多间柱残采方案设计 | 第63-65页 |
5.2.1 单层水平采空区群多间柱残采方案 | 第63-64页 |
5.2.2 多层水平采空区群多间柱残采方案 | 第64-65页 |
5.3 单层水平采空区群动力稳定性分析 | 第65-71页 |
5.3.1 动力响应分析 | 第65-68页 |
5.3.2 应力响应分析 | 第68-71页 |
5.4 多层水平采空区群动力稳定性分析 | 第71-76页 |
5.4.1 动力响应分析 | 第71-73页 |
5.4.2 应力响应分析 | 第73-76页 |
5.5 多间柱残采方案选择 | 第76-78页 |
5.5.1 单层水平采空区群 | 第76-77页 |
5.5.2 多层水平采空区群 | 第77-78页 |
5.6 多间柱残采现场监测 | 第78-7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水平采空区群规模残采动力失稳控制技术研究 | 第81-91页 |
6.1 引言 | 第81页 |
6.2 主动控制技术 | 第81-86页 |
6.2.1 控制爆破用药量 | 第81-83页 |
6.2.2 多段微差爆破 | 第83-84页 |
6.2.3 多间柱相向爆破 | 第84-86页 |
6.3 被动控制技术 | 第86-90页 |
6.3.1 改变爆破参数 | 第86-87页 |
6.3.2 充填关键空区 | 第87-9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1-94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附件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