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词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 植物的生长发育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1.1 植物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 第12-16页 |
1.2 植物根系发育及其调控 | 第16-19页 |
2 外源基因对受体植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19页 |
3 干扰素及其在植物改良中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3.1 干扰素的研究 | 第19-20页 |
3.2 干扰素在植物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 第20-21页 |
4 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4.1 选题意义 | 第21页 |
4.2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转ChIFN-α 基因百脉根的鉴定 | 第22-31页 |
1 材料 | 第22-23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页 |
2 方法 | 第23-27页 |
2.1 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 第23-24页 |
2.2 PCR扩增检测 | 第24页 |
2.3 RT-PCR检测 | 第24-25页 |
2.4 ELISA定量表达检测 | 第25-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4 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转ChIFN-α 基因百脉根的生长发育特性 | 第31-45页 |
1 材料 | 第31-3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2.1 石蜡切片制备和显微观察 | 第32-33页 |
2.2 株高、节间数和生物量的测定 | 第33页 |
2.3 叶形特征观察 | 第33页 |
2.4 不同季节生长情况和花期观察 | 第33-34页 |
2.5 低温生长性状调查 | 第34页 |
2.6 不定根长度的测定 | 第34页 |
2.7 不定根数目的测定 | 第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3页 |
3.1 转ChIFN-α 基因百脉根的组织细胞学特征 | 第34-36页 |
3.2 转ChIFN-α 基因百脉根的农艺性状 | 第36-39页 |
3.3 转ChIFN-α 基因百脉根不同季节生长情况和花期时间 | 第39-40页 |
3.4 转ChIFN-α 基因百脉根的低温生长情况 | 第40-41页 |
3.5 转ChIFN-α 基因百脉根的不定根生长情况 | 第41-43页 |
4 讨论 | 第43-45页 |
4.1 转ChIFN-α 基因百脉根的生长特性 | 第43页 |
4.2 转ChIFN-α 基因百脉根的组织发育特性 | 第43-44页 |
4.3 转ChIFN-α 基因百脉根的根系发育情况 | 第44-45页 |
第四章 转ChIFN-α 基因对百脉根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45-60页 |
1 材料 | 第45-46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45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5-46页 |
2 方法 | 第46-49页 |
2.1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46页 |
2.2 光合指标测定 | 第46页 |
2.3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46-47页 |
2.4 丙二醛含量测定 | 第47页 |
2.5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 | 第47页 |
2.6 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 | 第47页 |
2.7 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47-48页 |
2.8 根系活力测定 | 第48页 |
2.9 根原基形成观察 | 第48页 |
2.10 LRP1、CKI、IAR1、PIN1的Real-time检测 | 第48-4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7页 |
3.1 转ChIFN-α 基因百脉根的叶绿素含量 | 第49-50页 |
3.2 转ChIFN-α 基因百脉根的光合特性 | 第50-51页 |
3.3 转ChIFN-α 基因百脉根的低温保护物质变化 | 第51-54页 |
3.4 转ChIFN-α 基因百脉根的根系活力 | 第54-55页 |
3.5 转ChIFN-α 基因百脉根根原基的发生情况 | 第55-56页 |
3.6 不定根形成及发育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 | 第56-57页 |
4 讨论 | 第57-60页 |
4.1 转ChIFN-α 基因百脉根的光合性能 | 第57-58页 |
4.2 转ChIFN-α 基因百脉根的低温生长保护机制 | 第58页 |
4.3 转ChIFN-α 基因百脉根根系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页 |
5.2 研究创新 | 第60页 |
5.3 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声明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