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3-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9页 |
1.1 衣原体概述 | 第13页 |
1.2 衣原体的诊断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2.1 病原学诊断 | 第13-16页 |
1.2.2 衣原体血清学诊断方法 | 第16-17页 |
1.3 MIP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流产衣原体MI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19-37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1页 |
2.2.1 材料 | 第19-21页 |
2.2.2 方法 | 第21-3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2.3.1 mip目的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31页 |
2.3.2 pMD18-T simple-mip重组克隆质粒的鉴定 | 第31-32页 |
2.3.3 重组表达质粒pET-mip的鉴定 | 第32-33页 |
2.3.4 表达MIP蛋白的SDS-PAGE | 第33页 |
2.3.5 表达MIP蛋白Western-blot鉴定 | 第33-34页 |
2.3.6 表达蛋白MIP的大量诱导纯化 | 第34-35页 |
2.4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流产衣原体MIP蛋白双抗原夹心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 第37-51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3.2.1 材料 | 第37-38页 |
3.2.2 方法 | 第38-4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9页 |
3.3.1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和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第40-41页 |
3.3.2 最佳包被条件的确定 | 第41-42页 |
3.3.3 最佳封闭液及封闭时间的确定 | 第42-43页 |
3.3.4 酶标抗原最佳稀释度及孵育时间的确定 | 第43页 |
3.3.5 血清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43-44页 |
3.3.6 底物缓冲液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44-45页 |
3.3.7 双抗原夹心ELISA诊断方法临界值的确定 | 第45-46页 |
3.3.8 特异性试验 | 第46-48页 |
3.3.9 敏感性试验 | 第48页 |
3.3.10 重复性试验 | 第48-49页 |
3.3.11 符合率试验 | 第49页 |
3.3.12 稳定性试验 | 第49页 |
3.4 讨论 | 第49-51页 |
第四章 MI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51-61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1-56页 |
4.2.1 材料 | 第51-52页 |
4.2.2 方法 | 第52-5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4.3.1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56页 |
4.3.2 单克隆抗体效价及亚类鉴定 | 第56-57页 |
4.3.3 单克隆抗体相对亲和力鉴定 | 第57页 |
4.3.4 抗体特异性鉴定 | 第57-58页 |
4.3.5 杂交瘤细胞系染色体分析 | 第58页 |
4.3.6 杂交瘤细胞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稳定性试验 | 第58-59页 |
4.3.7 流产衣原体中和试验 | 第59-60页 |
4.4 讨论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