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提出问题 | 第11页 |
1.3 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4.1 地形设计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4.2 城市公园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2 基本概念界定和分析 | 第18-36页 |
2.1 地形的基础研究 | 第18-25页 |
2.1.1 地形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地形的形成原因 | 第18-19页 |
2.1.3 地形的基本形态 | 第19-21页 |
2.1.4 地形所具有的属性 | 第21-23页 |
2.1.5 地形的常见形式 | 第23-25页 |
2.2 城市公园基础研究 | 第25-28页 |
2.2.1 城市公园概念 | 第25-26页 |
2.2.2 城市公园分类 | 第26-28页 |
2.3 西安市城市公园概况 | 第28-36页 |
2.3.1 西安市地理概况 | 第28-30页 |
2.3.2 西安市历史人文背景 | 第30-31页 |
2.3.3 西安市城市公园发展过程 | 第31-33页 |
2.3.4 西安市城市公园特征 | 第33-34页 |
2.3.5 西安城市公园的分类 | 第34页 |
2.3.6 公园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 第34-36页 |
3 西安市城市公园地形研究理论依据 | 第36-42页 |
3.1 地形的影响因素 | 第36-38页 |
3.1.1 风水思想对地形的影响 | 第36页 |
3.1.2 政治对地形的影响 | 第36-37页 |
3.1.3 山水精神和山水画对地形的影响 | 第37页 |
3.1.4 地理特征对地形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 西安市城市公园地形的特点 | 第38-39页 |
3.2.1 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 第38页 |
3.2.2 文化主题和场所精神突出 | 第38-39页 |
3.2.3 时空感和临场感 | 第39页 |
3.3 西安市城市公园的发展对地形的要求 | 第39-42页 |
3.3.1 对文化的有效保护 | 第39页 |
3.3.2 功能的满足 | 第39-40页 |
3.3.3 生态系统的构成 | 第40-42页 |
4 地形对城市公园空间的作用和影响探析 | 第42-62页 |
4.1 地形对文化的传承作用 | 第42-45页 |
4.1.1 地形与园林文化 | 第42-43页 |
4.1.2 地形与政治文化 | 第43-44页 |
4.1.3 地形与诗词、绘画、宗教思想 | 第44-45页 |
4.2 地形对城市公园景观营造的作用 | 第45-49页 |
4.2.1 地形与植物的搭配 | 第45-47页 |
4.2.2 地形与建筑的关系 | 第47页 |
4.2.3 地形与水体的关系 | 第47-48页 |
4.2.4 地形与园路与铺装的关系 | 第48-49页 |
4.2.5 地形与自然要素的关系 | 第49页 |
4.3 地形对人的感知体验的影响 | 第49-56页 |
4.3.1 地形对“看”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2 地形对“听”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3 地形对“嗅”的影响 | 第51页 |
4.3.4 地形对“触”的影响 | 第51页 |
4.3.5 地形对“行为”的影响 | 第51-54页 |
4.3.6 地形对“感受”的影响 | 第54-56页 |
4.4 地形对城市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56-62页 |
4.4.1 地形对土壤属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2 地形对与水的入渗、排水速度的影响 | 第57页 |
4.4.3 地形对微生境的影响 | 第57-58页 |
4.4.4 地形对空间中小气候的影响 | 第58-62页 |
5 西安城市公园地形空间实例分析——以大唐芙蓉园为例 | 第62-76页 |
5.1 基地概况 | 第62-63页 |
5.1.1 研究背景 | 第62页 |
5.1.2 区位概况 | 第62页 |
5.1.3 总体布局 | 第62-63页 |
5.2 大唐芙蓉园地形空间分析 | 第63-76页 |
5.2.1 地形概况 | 第63-65页 |
5.2.2 对文化的继承 | 第65页 |
5.2.3 景观的营造和功能的满足 | 第65-73页 |
5.2.4 生态建设 | 第73-76页 |
6 结论 | 第76-80页 |
6.1 西安市城市公园地形的设计启示 | 第76-77页 |
6.1.1 继承——对西安传统园林“掇山理水”的继承 | 第76页 |
6.1.2 发展——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76-77页 |
6.2 城市公园地形设计建议 | 第77-79页 |
6.2.1 地形设计的前期准备 | 第77页 |
6.2.2 地形设计的考虑因素 | 第77-78页 |
6.2.3 地形设计与规划目标的契合 | 第78-79页 |
6.3 不足之处 | 第79-80页 |
7 致谢 | 第80-82页 |
8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 1 | 第86-87页 |
附录 2—图表录 | 第87-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