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

夏热冬冷地区复合地源热泵系统性能分析与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第12-14页
        1.2.2 热平衡问题和复合地源热泵系统第14-15页
        1.2.3 地源热泵的火用分析法第15-16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6页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6-18页
        1.4.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本课题的创新点第17-18页
    1.5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2章 目标建筑全年动态负荷模拟第19-27页
    2.1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第19-20页
    2.2 TRNSYS模拟软件简介第20-21页
    2.3 建筑负荷分析第21-24页
        2.3.1 数学模型第21-22页
        2.3.2 建筑逐时负荷模型第22-23页
        2.3.3 建筑概况第23-24页
    2.4 建筑逐时负荷模拟结果第24-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复合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第27-37页
    3.1 系统形式的选择第27-29页
        3.1.1 辅助散热源的选择第27-28页
        3.1.2 连接形式的选择第28页
        3.1.3 控制策略的选择第28-29页
    3.2 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第29-33页
        3.2.1 地埋管换热器各项参数的设定第29-30页
        3.2.2 地埋管换热器热阻及长度计算第30-32页
        3.2.3 地埋管换热器流速校核第32-33页
    3.3 热泵机组的选型设计第33-34页
    3.4 水泵的选型计算第34-35页
    3.5 酒店热水负荷计算第35页
    3.6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4章 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建模与仿真第37-55页
    4.1 系统组成第37页
    4.2 主要模块的数学模型第37-52页
        4.2.1 地埋管换热器模块数学模型第38-44页
        4.2.2 热泵机组模块的数学模型第44-47页
        4.2.3 其他主要模块的数学模型第47-52页
    4.3 系统仿真模型第52-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5章 系统模拟结果及分析第55-75页
    5.1 土壤温度对比分析第55-63页
        5.1.1 土壤热平衡第55-56页
        5.1.2 土壤平均温度第56-60页
        5.1.3 地埋管进出口水温第60-63页
    5.2 系统性能对比分析第63-68页
    5.3 系统能耗对比分析第68-73页
    5.4 卫生热水对比分析第73页
    5.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6章 复合地源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第75-85页
    6.1 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对比第75-78页
        6.1.1 系统初投资第75页
        6.1.2 系统运行费用第75-77页
        6.1.3 全寿命周期经济性评价第77-78页
    6.2 地源热泵火用分析第78-84页
        6.2.1 火用效率计算方法第78-81页
        6.2.2 计算参数的确定第81-83页
        6.2.3 计算结果第83-84页
    6.3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9页
    7.1 主要结论第85-86页
    7.2 研究展望第86-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第93-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魏晋河东卫氏的延续性问题
下一篇: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