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艺术论文

唐代王维辋川园林研究--基于历代辋川图的视角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的缘起第11-12页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内容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相关理论概述第13-17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需解决的问题第17页
        1.4.1 研究的目的第17页
        1.4.2 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第17页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第17-21页
        1.5.1 研究的方法第17-19页
        1.5.2 研究的框架第19-21页
2 王维与辋川别业第21-41页
    2.1 盛唐别业的时代背景第21-23页
        2.1.1 安定的社会环境第21页
        2.1.2 经济的繁荣第21-22页
        2.1.3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第22页
        2.1.4 便捷的交通环境第22页
        2.1.5 文士隐逸之风盛第22-23页
    2.2 王维营建园林思想与实践第23-37页
        2.2.1 王维的隐逸思想第23页
        2.2.2 王维与山水诗第23-27页
        2.2.3 王维与山水画第27-28页
        2.2.4 王维的山水画论解读第28-34页
        2.2.5 山水园林——辋川别业营建的背景概述第34-37页
    2.3 王维对辋川别业的影响第37-38页
    2.4 不同文人园林营造对比第38-39页
        2.4.1 与白居易园林营造对比第38页
        2.4.2 与杜甫园林营造对比第38-39页
    2.5 小结第39-41页
3 《辋川图》的历史概况与对比第41-67页
    3.1 历代文献中的王维与《辋川图》第41-44页
        3.1.1 唐代文献中的王维与《辋川图》第41-42页
        3.1.2 五代文献中的王维与《辋川图》第42页
        3.1.3 宋元文献中的王维与《辋川图》第42-43页
        3.1.4 明清、和近现代第43-44页
    3.2《辋川图》的各种传本第44-46页
        3.2.1《辋川图》的壁画系统第44页
        3.2.2《辋川图》的卷轴画系统第44-45页
        3.2.3《辋川图》的明代石刻本第45-46页
    3.3 历代画家与《辋川图》第46-52页
        3.3.0 郭忠恕与《辋川图》第46-48页
        3.3.1 宋人临《辋川图》第48页
        3.3.2 赵孟頫与《辋川图》第48-49页
        3.3.3 沈周与《辋川图》第49-50页
        3.3.4 仇英与《辋川图》第50页
        3.3.5 王原祁与《辋川图》第50-51页
        3.3.6 其他第51-52页
    3.4 辋川图中的共性与个性第52-64页
        3.4.1 个性的对比第56-62页
        3.4.2 共性的整合第62-64页
    3.5 小结第64-67页
4.辋川园林典型空间营建分析第67-83页
    4.1 辋川别业总体布局第67-70页
    4.2.园林布局分析第70-77页
        4.2.1 建筑类型第72-75页
        4.2.2 理水处理第75-76页
        4.2.3 花木配置第76-77页
    4.3 辋川园林空间整合第77-80页
        4.3.1 山石第77页
        4.3.2 水体第77-78页
        4.3.3 花木第78-79页
        4.3.4 建筑第79-80页
    4.4 辋川园林规划设计第80-81页
    4.5 小结第81-83页
5 辋川园林营造理念分析第83-99页
    5.1 王维辋川园林营造法则第83-86页
        5.1.1 意在笔先,经营位置第83-84页
        5.1.2 主景突出,客景烘托第84-85页
        5.1.3 虚实相生,曲径通幽第85-86页
    5.2 辋川园林构建经验第86-89页
        5.2.1 古典园林构建模式第86-87页
        5.2.2 隐逸的理想第87-88页
        5.2.3 诗画的结合第88-89页
    5.3“辋川经验”下的别业创造第89-91页
    5.4 辋川园林对后人的影响第91-93页
        5.4.1《辋川图》对后人的影响第91-92页
        5.4.2 辋川园林对后世的影响第92-93页
    5.5 对当代园林景观的影响第93-96页
        5.5.1 重视对自然景观的表达第93-94页
        5.5.2 意境的继承第94页
        5.5.3 空间的延伸第94-96页
        5.5.4 文化内涵梳理第96页
    5.6 小结第96-99页
6 结论第99-103页
    6.1 论文的主要观点及结论第99-100页
        6.1.1 图中构成元素,文化内涵第99-100页
        6.1.2 辋川构建经验的创立第100页
    6.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00-101页
    6.3 研究的启示和展望第101-103页
        6.3.1 研究启示第101-102页
        6.3.2 研究展望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9页
附录第109-113页
攻读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对齐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Maya电脑绘画教学培养高中生探究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