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剩余强度理论的树脂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树脂混凝土的发展和研究状况概述 | 第9-10页 |
1.2.1 国内树脂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树脂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疲劳分析理论研究概况 | 第10-17页 |
1.3.1 疲劳失效理论分析 | 第10-11页 |
1.3.2 可靠性分析 | 第11-12页 |
1.3.3 蠕变变形发展规律 | 第12-13页 |
1.3.4 剩余刚度衰减规律 | 第13-15页 |
1.3.5 剩余强度衰减规律 | 第15-17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案 | 第17-19页 |
2 树脂混凝土基本力学试验 | 第19-25页 |
2.1 试验原材料 | 第19页 |
2.2 试件制备 | 第19-20页 |
2.3 树脂混凝土力学性能对比试验 | 第20-21页 |
2.4 树脂混凝土力学性能对比试验结果 | 第21-24页 |
2.4.1 三点弯曲抗拉试验 | 第21-23页 |
2.4.2 轴心抗压试验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树脂混凝土蠕变性能研究 | 第25-33页 |
3.1 树脂混凝土蠕变研究意义 | 第25页 |
3.2 树脂混凝土弯曲蠕变试验 | 第25-26页 |
3.2.1 树脂混凝土静载试验 | 第25-26页 |
3.2.2 树脂混凝土弯曲蠕变试验 | 第26页 |
3.3 树脂混凝土弯曲蠕变试验结果 | 第26-29页 |
3.3.1 树脂混凝土静载试验结果 | 第26-27页 |
3.3.2 树脂混凝土蠕变试验结果 | 第27-29页 |
3.4 树脂混凝土蠕变发展规律 | 第29-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4 树脂混凝土弯曲疲劳性能试验 | 第33-50页 |
4.1 树脂混凝土疲劳试验设计 | 第33-35页 |
4.1.1 树脂混凝土疲劳试件的形式选取 | 第33页 |
4.1.2 树脂混凝土疲劳试验加载装置 | 第33页 |
4.1.3 树脂混凝土疲劳试验加载制度 | 第33-34页 |
4.1.4 树脂混凝土疲劳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 第34-35页 |
4.2 树脂混凝土疲劳试验现象 | 第35-37页 |
4.2.1 静荷载作用下破坏裂缝发展与破坏模式 | 第35页 |
4.2.2 疲劳荷载作用下破坏裂缝发展与破坏模式 | 第35-37页 |
4.3 树脂混凝土疲劳试验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4.3.1 树脂混凝土疲劳试验结果 | 第37-38页 |
4.3.2 树脂混凝土试验的S-N曲线和曲线方程 | 第38页 |
4.4 树脂混凝土疲劳寿命的威布尔分布 | 第38-46页 |
4.5 考虑失效概率的疲劳寿命方程 | 第46-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5 树脂混凝土剩余动态刚度衰减规律 | 第50-62页 |
5.1 损伤变量 | 第50页 |
5.2 树脂混凝土剩余刚度衡量标准 | 第50-52页 |
5.3 树脂混凝土剩余刚度试验 | 第52页 |
5.3.1 试验设计 | 第52页 |
5.3.2 试验内容 | 第52页 |
5.4 树脂混凝土剩余刚度试验结果 | 第52-57页 |
5.4.1 剩余刚度数据采集 | 第52-53页 |
5.4.2 剩余刚度试验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5.5 树脂混凝土剩余刚度衰减规律 | 第57-58页 |
5.6 树脂混凝土剩余刚度衰减模型 | 第58-6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6 树脂混凝土剩余强度衰减规律 | 第62-73页 |
6.1 树脂混凝土剩余强度试验 | 第62-64页 |
6.1.1 原材料的选择 | 第62页 |
6.1.2 试件的形式选取 | 第62页 |
6.1.3 试验设计 | 第62-64页 |
6.1.4 试验现象 | 第64页 |
6.2 树脂混凝土剩余强度试验结果 | 第64-69页 |
6.2.1 试验结果 | 第64-66页 |
6.2.2 剩余强度衰减率 | 第66-69页 |
6.3 树脂混凝土剩余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 第69页 |
6.4 树脂混凝土剩余强度预测 | 第69-7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7.1 结论 | 第73-74页 |
7.2 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