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免疫学论文

表达猪GM-CSF重组PRRSV弱毒疫苗株的构建及其免疫特性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英文缩略表第17-1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8-33页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第18页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第18-23页
        1.2.1 病毒的结构蛋白及其功能第19-21页
        1.2.2 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及其功能第21-22页
        1.2.3 病毒的细胞嗜性第22-23页
    1.3 PRRSV的免疫应答和持续性感染第23-25页
        1.3.1 先天性免疫和病毒持续感染第23-24页
        1.3.2 获得性免疫第24-25页
            1.3.2.1 体液免疫第24-25页
            1.3.2.2 细胞免疫第25页
    1.4 PRRSV疫苗第25-28页
        1.4.1 现有疫苗及问题第25-26页
        1.4.2 PRRSV新型疫苗第26-28页
            1.4.2.1 细胞因子作为免疫佐剂第26-27页
            1.4.2.2 化学试剂作为免疫佐剂第27页
            1.4.2.3 细菌代谢产物第27-28页
    1.5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功能及应用第28-32页
        1.5.1 GM-CSF第28-30页
        1.5.2 GM-CSF在T细胞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第30-31页
        1.5.3 GM-CSF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第31页
        1.5.4 GM-CSF作为疫苗佐剂的应用第31-32页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2-33页
第二章 表达猪源GM-CSF重组PRRS病毒的构建第33-51页
    摘要第33-34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34-42页
        2.1.1 病毒株、细胞和载体第34页
        2.1.2 主要仪器第34页
        2.1.3 含有GM-CSF重组PRRSV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第34-35页
        2.1.4 pSK-HuN4-F112-DEF-GM-CSF-TRS6和pSK-HuN4-F112-DEF-GM-CSF质粒的构建第35-38页
            2.1.4.1 引物设计第35-36页
            2.1.4.2 利用融合PCR方法构建重组质粒的具体实施步骤第36-38页
        2.1.5 含有GM-CSF的重组PRRSV的拯救第38-40页
            2.1.5.1 重组PRRSV全长cDNA的构建第38页
            2.1.5.2 重组PRRSV全长cDNA的线性化第38-39页
            2.1.5.3 重组PRRSV线性化cDNA的体外转录第39页
            2.1.5.4 重组病毒基因组RNA转染至BHK-21细胞第39页
            2.1.5.5 重组病毒的拯救和传代第39-40页
        2.1.6 含有GM-CSF的重组PRRSV的鉴定第40-42页
            2.1.6.1 RT-PCR鉴定和DNA测序分析第40-41页
            2.1.6.2 重组病毒分子标记的鉴定第41页
            2.1.6.3 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第41页
            2.1.6.4 Western blotting鉴定第41-42页
        2.1.7 含有GM-CSF的重组PRRSV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第42页
            2.1.7.1 TCID50测定第42页
            2.1.7.2 病毒生长曲线绘制第42页
            2.1.7.3 重组病毒噬斑形成的形态分析第42页
            2.1.7.4 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分析第42页
    2.2 结果第42-49页
        2.2.1 重组病毒的细胞病变观察第42-43页
        2.2.2 重组病毒的MluI酶切鉴定第43-44页
        2.2.3 重组病毒的RT-PCR鉴定及测序分析第44-45页
        2.2.4 重组病毒表达GM-CSF蛋白的IFA鉴定第45页
        2.2.5 重组病毒表达pGM-CSF蛋白的Western blot鉴定第45-46页
        2.2.6 重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第46-49页
            2.2.6.1 重组病毒的生长滴度测定第46页
            2.2.6.2 重组病毒噬斑形态分析第46-47页
            2.2.6.3 重组病毒的生长曲线的绘制第47页
            2.2.6.4 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分析第47-49页
    2.3 讨论第49-51页
第三章 表达猪源GM-CSF的缺失重组PRRS病毒的构建第51-63页
    摘要第51-52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52-55页
        3.1.1 病毒株、细胞和载体第52页
        3.1.2 主要试剂第52页
        3.1.3 含有GM-CSF的缺失重组PRRSV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第52-53页
        3.1.4 含有GM-CSF的缺失重组PRRSV的拯救第53-54页
            3.1.4.1 缺失重组PRRSV全长cDNA的线性化第53页
            3.1.4.2 缺失重组PRRSV全长线性化cDNA的体外转录和转染第53-54页
            3.1.4.3 缺失重组病毒的拯救和传代第54页
        3.1.5 含有GM-CSF的缺失重组病毒的鉴定分析第54-55页
            3.1.5.1 RT-PCR和DNA测序鉴定第54页
            3.1.5.2 缺失重组病毒分子标记酶切鉴定第54页
            3.1.5.3 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分析第54-55页
        3.1.6 含有GM-CSF的缺失重组病毒生物学特性分析第55页
            3.1.6.1 缺失重组病毒的生长滴度测定第55页
            3.1.6.2 缺失重组病毒的生长曲线绘制第55页
            3.1.6.3 缺失重组病毒空斑形成的形态分析第55页
            3.1.6.4 缺失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分析第55页
    3.2 结果第55-61页
        3.2.1 缺失重组质粒全长的构建第55-56页
        3.2.2 缺失病毒的细胞病变观察第56-57页
        3.2.3 缺失病毒的分子标记酶切鉴定第57页
        3.2.4 RT-PCR鉴定和DNA测序分析第57-58页
        3.2.5 缺失病毒表达pGM-CSF蛋白的IFA鉴定第58-59页
        3.2.6 缺失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第59-61页
            3.2.6.1 生长滴度测定第59页
            3.2.6.2 病毒的生长动力学分析第59-60页
            3.2.6.3 病毒噬斑形态分析第60页
            3.2.6.4 缺失病毒的遗传稳定性分析第60-61页
    3.3 讨论第61-63页
第四章 重组病毒体外促进骨髓源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分化作用的研究第63-77页
    摘要第63-64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64-67页
        4.1.1 病毒株和细胞第64页
        4.1.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64页
        4.1.3 猪骨髓细胞(BMHC)分离第64页
        4.1.4 猪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培养第64-65页
        4.1.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第65页
        4.1.6 细胞因子检测第65-66页
        4.1.7 细胞因子mRNA水平检测第66-67页
            4.1.7.1 相对荧光定量PCR引物的设计第66页
            4.1.7.2 提取细胞总RNA第66页
            4.1.7.3 合成cDNA第66-67页
            4.1.7.4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67页
    4.2 结果第67-74页
        4.2.1 表达GM-CSF的重组PRRSV对GM-CSF蛋白预刺激的BMHC的作用第67-70页
        4.2.2 表达GM-CSF的重组PRRSV直接对BMHC的刺激作用第70-73页
        4.2.3 细胞因子检测第73页
        4.2.4 细胞因子mRNA水平检测第73-74页
    4.3 讨论第74-77页
第五章 重组病毒感染猪诱导的免疫特性分析第77-85页
    摘要第77-7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8-80页
        5.1.1 实验动物第78页
        5.1.2 细胞、病毒和病毒扩增第78页
        5.1.3 主要仪器第78页
        5.1.4 实验分组及免疫剂量第78页
        5.1.5 血清中PRRSV抗体水平检测第78-79页
        5.1.6 血清中病毒含量的测定第79页
        5.1.7 流式术检测免疫细胞的活化水平第79-80页
    5.2 结果第80-83页
        5.2.1 重组病毒免疫猪后的体温变化及临床观察第80页
        5.2.2 猪血清中PRRSV抗体检测结果第80-81页
        5.2.3 猪血清中病毒含量的检测结果第81-82页
        5.2.4 流式术分析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变化第82-83页
        5.2.5 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第83页
    5.3 讨论第83-85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作者简历第101-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射频消融术在良性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附119例报告)
下一篇:数字化阅读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与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