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一) 前言 | 第14-15页 |
(二) 材料和方法 | 第15-21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2.2 仪器与设备、药品 | 第15-16页 |
2.3 电生理检查、诊断 | 第16-17页 |
2.4 射频消融 | 第17-18页 |
2.5 电生理参数观察指标 | 第18页 |
2.6 SV间期跳跃及房室结三维结构测量 | 第18-21页 |
2.7 统计学方法 | 第21页 |
(三) 结果 | 第21-26页 |
3.1 临床结果 | 第21-22页 |
3.2 导管消融结果 | 第22页 |
3.3 电生理指标与三维结构的相关性 | 第22-26页 |
(四) 讨论 | 第26-32页 |
4.1 慢径消融后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 | 第26-27页 |
4.2 房室结的三维空间结构与跳跃间期的相关性 | 第27-30页 |
4.3 慢径靶点和His云构成的空间周长与心动过速周长的相关性 | 第30-31页 |
4.4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 第31-32页 |
4.5 本研究的创新性 | 第32页 |
4.6 研究的局限性 | 第32页 |
(五) 结论 | 第32-33页 |
(六)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综述 | 第38-53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