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一) 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上海书展发展概述 | 第12-26页 |
一 上海书展的雏形 | 第12-15页 |
(一) 大型书市 | 第12-14页 |
(二) 中型书展 | 第14-15页 |
二 上海书展的变身 | 第15-16页 |
(一) 内部因素 | 第15-16页 |
(二) 外部因素 | 第16页 |
三 上海书展的今生——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 | 第16-26页 |
(一) 进场人数分析 | 第17页 |
(二) 销售码洋分析 | 第17-20页 |
(三) 活动场次分析 | 第20-22页 |
(四) 名人到场数分析 | 第22页 |
(五) 主宾省的设置分析 | 第22-23页 |
(六) 服务读者的举措 | 第23-26页 |
第三章 上海书展与代表性书展的比较研究 | 第26-57页 |
一 上海书展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南国书香节的比较 | 第26-45页 |
(一) 运作模式比较 | 第26-31页 |
(二) 定位理念比较 | 第31-35页 |
(三) 活动特色比较 | 第35-39页 |
(四) 宣传手法比较 | 第39-43页 |
(五) 销售情况比较 | 第43-45页 |
二 上海书展与中国香港书展、台北书展的比较 | 第45-52页 |
(一) 运作模式比较 | 第45-46页 |
(二) 主题侧重的比较 | 第46-48页 |
(三) 宣传手法比较 | 第48-49页 |
(四) 参展商构成比较 | 第49-52页 |
三 上海书展与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的比较 | 第52-57页 |
(一)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的发展概况 | 第52页 |
(二)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的成功因素 | 第52-55页 |
(三) 法兰克福书展对上海书展的启示 | 第55-57页 |
第四章 上海书展的影响力分析 | 第57-64页 |
一 经济影响力 | 第57-60页 |
(一) 体验经济影响力 | 第57-58页 |
(二) 整合营销影响力 | 第58-59页 |
(三) 经济发展影响力 | 第59-60页 |
二 文化影响力 | 第60-61页 |
三 社会影响力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