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5页 |
2.1.1“一带一路”战略 | 第15页 |
2.1.2 核电业“走出去”战略 | 第1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2.1 垄断优势理论 | 第15-16页 |
2.2.2 要素禀赋理论 | 第16-17页 |
3 中国核电业发展现状 | 第17-26页 |
3.1 核电业国内发展现状 | 第17-20页 |
3.1.1 中国核电业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3.1.2 中国核电业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3.2 中国核电业“走出去”现状 | 第20-26页 |
3.2.1 核电“走出去”的内涵与意义 | 第20-21页 |
3.2.2 中国核电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成果 | 第21-24页 |
3.2.3 中国核电“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4 中国核电业对外合作SWOT分析 | 第26-40页 |
4.1 中国核电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优势分析 | 第26-30页 |
4.1.1 国家政策支持向“一带一路”“走出去” | 第26页 |
4.1.2 同“一带一路”各国关系良好 | 第26-27页 |
4.1.3 经济持续增长,资金储备充裕 | 第27页 |
4.1.4 核电安全性提高 | 第27-28页 |
4.1.5 核电技术具有较强经济性 | 第28-29页 |
4.1.6 核电产业链条完备 | 第29-30页 |
4.2 中国核电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劣势分析 | 第30-32页 |
4.2.1“走出去”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 | 第30页 |
4.2.2 核电业相关金融产品匮乏 | 第30-31页 |
4.2.3 公众对核电质疑度高 | 第31页 |
4.2.4 核电企业缺乏国际运营管理经验 | 第31-32页 |
4.2.5 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 第32页 |
4.2.6 核废物处置能力不足 | 第32页 |
4.3 中国核电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机遇 | 第32-37页 |
4.3.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电需求旺盛 | 第33页 |
4.3.2 环境问题引致清洁能源需求增加 | 第33页 |
4.3.3“一带一路”推动各国重视能源安全问题 | 第33-34页 |
4.3.4“一带一路”沿线核电市场潜力巨大 | 第34-37页 |
4.4 中国核电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外部威胁 | 第37-39页 |
4.4.1 国外政局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 第37页 |
4.4.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缘政治关系复杂 | 第37-38页 |
4.4.3 国际竞争激烈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5 中国核电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战略及战略实施 | 第40-46页 |
5.1 战略内容 | 第40-42页 |
5.1.1 战略宗旨 | 第40-41页 |
5.1.2 战略目标 | 第41页 |
5.1.3 战略实施方式 | 第41-42页 |
5.2 战略合作路径 | 第42-44页 |
5.2.1 对外贸易路径 | 第42-43页 |
5.2.2 对外投资路径 | 第43-44页 |
5.3 中国实施核电业合作战略的对策建议 | 第44-46页 |
5.3.1 整合核电业资源,建立“走出去”联盟 | 第44页 |
5.3.2 完善核电业投融资渠道 | 第44页 |
5.3.3 加强核电“走出去”相关人才培养 | 第44-45页 |
5.3.4 深化核电业核心技术研发 | 第45页 |
5.3.5 推进中国核电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国际化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