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化学除藻过程中微囊藻藻毒素(MC-LR)的产生与去除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第10-11页
        1.1.2 铜绿微囊藻水华的诱因第11-12页
        1.1.3 铜绿微囊藻水华的危害第12-13页
    1.2 水华藻类控制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物理技术第13页
        1.2.2 化学技术第13-14页
        1.2.3 生物技术第14-15页
    1.3 藻毒素的研究现状第15-21页
        1.3.1 藻毒素的种类、结构及性质第15-16页
        1.3.2 藻毒素的检测分析方法第16-20页
        1.3.3 藻毒素产生和释放的影响因素第20-21页
    1.4 化学除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2-23页
        1.5.1 研究目的第22页
        1.5.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微囊藻毒素MC-LR定量检测方法的优化第23-3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25页
        2.1.1 实验材料第23页
        2.1.2 实验方案第23-25页
    2.2 超声破碎功率的优化第25-26页
    2.3 超声破碎时间的优化第26-27页
    2.4 洗脱甲醇用量优化第27-28页
    2.5 浓缩过程方法优化第28页
    2.6 微囊藻毒素(MC-LR)HPLC法测定的标准曲线第28-30页
    2.7 优化后回收率检测第30页
    2.8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硫酸铜对微囊藻藻毒素(MC-LR)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第31-4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3.1.1 实验材料第31-32页
        3.1.2 实验方案第32-33页
    3.2 硫酸铜投加前后滤出液变化第33-34页
    3.3 投加浓度对硫酸铜胁迫下微囊藻藻毒素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第34-37页
        3.3.1 硫酸铜投加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作用第34-36页
        3.3.2 硫酸铜投加浓度对铜绿微囊藻藻毒素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第36-37页
    3.4 生长阶段对硫酸铜胁迫下铜绿微囊藻藻毒素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第37-39页
        3.4.1 硫酸铜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作用第37-38页
        3.4.2 硫酸铜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铜绿微囊藻藻毒素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第38-39页
    3.5 pH值对硫酸铜胁迫下铜绿微囊藻藻毒素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第39-41页
        3.5.1 硫酸铜在不同pH值下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作用第39-41页
        3.5.2 硫酸铜在不同pH值下对铜绿微囊藻藻毒素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第41页
    3.6 反应时间对硫酸铜胁迫下铜绿微囊藻藻毒素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第41-44页
        3.6.1 硫酸铜在不同反应时间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作用第41-43页
        3.6.2 硫酸铜在不同反应时间对铜绿微囊藻藻毒素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第43-44页
    3.7 光照条件对硫酸铜胁迫下铜绿微囊藻藻毒素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第44-46页
        3.7.1 硫酸铜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第44-45页
        3.7.2 硫酸铜在不同光照条件对铜绿微囊藻藻毒素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第45-46页
    3.8 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不同药剂对铜绿微囊藻藻毒素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研究第47-5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4.1.1 实验材料第47-48页
        4.1.2 实验方案第48-49页
    4.2 不同药剂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第49-52页
        4.2.1 铜绿微囊藻藻密度变化特性第49-51页
        4.2.2 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变化特性第51-52页
    4.3 不同药剂投加后水体生物毒性变化特性第52-53页
    4.4 不同药剂对铜绿微囊藻藻毒素产生与释放的影响第53-56页
    4.5 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铜绿微囊藻藻毒素在河道中的迁移转化特性研究第57-6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7-58页
        5.1.1 实验材料第57页
        5.1.2 实验方案第57-58页
    5.2 自然光照对铜绿微囊藻藻毒素的降解第58-59页
    5.3 紫外光照对铜绿微囊藻藻毒素的降解第59-60页
    5.4 曝气对铜绿微囊藻藻毒素的降解作用第60-61页
    5.5 底泥对铜绿微囊藻藻毒素的吸附作用第61页
    5.6 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62-65页
    6.1 结论第62-63页
    6.2 建议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4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环境中不同粒径高岭土吸附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特征分析
下一篇:基于天津某办公建筑人体热舒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