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CuFe2O4/Co3O4纳米粒子参与的化学发光研究及应用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0-24页
    1.1 纳米材料第10-11页
        1.1.1 纳米材料的性质第10页
        1.1.2 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0-11页
        1.1.3 纳米材料的应用第11页
    1.2 化学发光第11-13页
        1.2.1 化学发光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第11-13页
        1.2.2 静态化学发光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第13页
    1.3 纳米材料参与的化学发光应用及机理研究第13-22页
        1.3.1 贵金属纳米材料参与的化学发光应用及机理第13-16页
        1.3.2 双金属纳米材料参与的化学发光应用及机理第16-17页
        1.3.3 磁性纳米材料参与的化学发光应用及机理第17-18页
        1.3.4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参与的化学发光应用及机理第18-19页
        1.3.5 半导体纳米材料参与的化学发光应用及机理第19-20页
        1.3.6 碳纳米材料参与的化学发光应用及机理第20-21页
        1.3.7 金属纳米簇参与的化学发光应用及机理第21-22页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2-24页
2 CuFe_2O_4纳米粒子参与的Luminol-EDTA发光研究及应用第24-38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实验部分第24-26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24-25页
        2.2.2 鲁米诺储备液的配制第25页
        2.2.3 CuFe_2O_4纳米颗粒的制备第25页
        2.2.4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实验装置第25-2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6-37页
        2.3.1 纳米CuFe_2O_4的表征第26-27页
        2.3.2 CuFe_2O_4NPs和芦丁对发光的影响第27-28页
        2.3.3 Luminol-EDTA-CuFe_2O_4NPs-芦丁体系条件优化第28-30页
        2.3.4 芦丁片中的芦丁含量测定第30-31页
        2.3.5 Luminol-EDTA-CuFe_2O_4NPs-盐酸小檗碱体系条件优化第31-34页
        2.3.6 盐酸小檗碱片剂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第34-35页
        2.3.7 CuFe_2O_4纳米粒子参与的Luminol-EDTA化学发光可能机理探究第35-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3 Co_3O_4纳米粒子参与的Luminol-H_2O_2化学发光研究及应用第38-48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实验部分第38-40页
        3.2.1 仪器与试剂第38-39页
        3.2.2 鲁米诺储备液的配制第39页
        3.2.3 Co_3O_4纳米颗粒的制备第39页
        3.2.4 荧光测定的方法第39页
        3.2.5 化学发光测定的方法第39-4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0-47页
        3.3.1 纳米Co_3O_4的表征第40页
        3.3.2 Co_3O_4NPs和盐酸特拉唑嗪对发光的影响第40-41页
        3.3.3 实验条件优化第41-43页
        3.3.4 盐酸特拉唑嗪含量测定第43-44页
        3.3.5 Luminol-H_2O_2-Co_3O_4NPs-盐酸特拉唑嗪可能机理探究第44-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4 Co_3O_4纳米粒子参与的Luminol-K_3[Fe(CN)_6]化学发光研究及应用第48-56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实验部分第48-49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48页
        4.2.2 鲁米诺储备液的配制第48页
        4.2.3 Co_3O_4纳米颗粒的制备第48-49页
        4.2.4 实验方法第4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9-54页
        4.3.1 Co_3O_4NPs和硫酸特布他林对发光的影响第49-50页
        4.3.2 实验条件的选择第50-52页
        4.3.3 检测硫酸特布他林片中的硫酸特布他林第52-53页
        4.3.4 Luminol-K_3[Fe(CN)_6]-Co_3O_4NPs可能机理探究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5.1 结论第56-57页
    5.2 展望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9页
附录第69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钒钨钛催化剂碱金属中毒规律及抗中毒实验研究
下一篇:钻孔机双动力头的结构设计与节能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