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新三板挂牌公司做市商数量区间选取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3-19页
        1.3.1 国外关于场外交易市场和做市商制度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2 国内关于新三板市场和做市商制度的研究现状第15-19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9-20页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9页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 本文的创新点第20-21页
第2章 新三板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第21-31页
    2.1 新三板市场做市商制度概况第21-24页
        2.1.1 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第21-22页
        2.1.2 新三板市场做市商制度发展现状第22-24页
    2.2 做市商制度与其它证券交易制度辨析第24-25页
    2.3 做市商制度对新三板市场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第25-28页
        2.3.1 做市商制度对新三板市场的影响第25-26页
        2.3.2 做市商制度对挂牌公司的影响第26-27页
        2.3.3 做市商制度对证券公司的影响第27页
        2.3.4 做市商制度对中介结构的影响第27-28页
        2.3.5 做市商制度对VC、PE的影响第28页
    2.4 新三板市场做市商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做市商数量区间选取方法和前提假设第31-41页
    3.1 做市商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1-33页
        3.1.1 新三板市场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第31-32页
        3.1.2 新三板市场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第32-33页
    3.2 做市商数量区间常用选取方法借鉴第33-36页
    3.3 本文研究的理论前提假设第36-39页
        3.3.1 做市商持有和交易股票的数量及比例第36-37页
        3.3.2 做市商的数量研究区间第37-38页
        3.3.3 做市商的利润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影响做市商数量区间的测度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第41-49页
    4.1 选取影响做市商数量区间的测度指标第41-42页
    4.2 做市商数量区间选取的模型构建第42-46页
        4.2.1 构建市场竞争程度的MHI模型第42-43页
        4.2.2 构建股票流动性的ILLIQ模型第43-44页
        4.2.3 构建股票持有成本的BSW模型第44页
        4.2.4 构建报价价差的SR模型第44-45页
        4.2.5 构建做市商收益的EIL模型第45-46页
    4.3 新三板挂牌公司做市商数量区间的确定第46-48页
        4.3.1 波动率第46-47页
        4.3.2 市场效益第47-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实证分析第49-62页
    5.1 选取挂牌公司与做市商第49-50页
    5.2 计算测度指标值第50-55页
    5.3 结果分析第55-57页
    5.4 430071的做市商数量区间确定第57-60页
        5.4.1 做市商制度实行初期最优做市商数量区间第57-59页
        5.4.2 做市商制度实行成熟期最优做市商数量区间第59-60页
    5.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6.1 研究结论第62-63页
    6.2 研究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附录第67-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代谢工程选育谷氨酸棒杆菌L-蛋氨酸高产菌
下一篇:酿酒酵母中synphilin-1蛋白聚集物形成分子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