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22页 |
1.1 国内外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养殖现状 | 第12-13页 |
1.2 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主要特征 | 第13-14页 |
1.3 鱼用佐剂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3.1 佐剂分类 | 第14-15页 |
1.3.2 佐剂的作用机制 | 第15页 |
1.3.3 蜂胶佐剂 | 第15-17页 |
1.4 细胞因子 | 第17-19页 |
1.4.1 白细胞介素(Interlenkkin,IL) | 第18页 |
1.4.2 干扰素(Interferon,IFN) | 第18-19页 |
1.5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 第19页 |
1.6 T细胞表面受体 | 第19-20页 |
1.7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 第20-21页 |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我国现行杀鲑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 第22-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2.2.1 菌株的分离培养与形态观察 | 第23页 |
2.2.2 生理生化鉴定 | 第23-24页 |
2.2.3 16SrRNA序列测定 | 第24-25页 |
2.2.4 fstA序列测定 | 第25页 |
2.3 杀鲑气单胞菌血清型分析 | 第25-26页 |
2.3.1 抗原制备 | 第25-26页 |
2.3.2 免疫 | 第26页 |
2.4 杀鲑气单胞菌血清学分析 | 第26页 |
2.5 杀鲑气单胞疫苗候选株的筛选 | 第26页 |
2.6 实验结果 | 第26-29页 |
2.6.1 菌株的形态特征 | 第26-27页 |
2.6.2 生理生化特性 | 第27-28页 |
2.6.3 16SrRNA序列的PCR扩增及比对结果 | 第28-29页 |
2.6.4 fstA序列的PCR扩增及比对结果 | 第29页 |
2.6.5 杀鲑气单胞菌血清型结果 | 第29页 |
2.6.6 疫苗候选株筛选结果 | 第29页 |
2.7 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杀鲑气单胞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第31-40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3.1.1 主要试剂与材料 | 第31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3.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2页 |
3.2.2 引物特异性检测 | 第32页 |
3.2.3 制备质粒标准品 | 第32-33页 |
3.2.4 标准曲线的建立、灵敏度及重复性分析 | 第33页 |
3.2.5 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应用 | 第33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3-38页 |
3.3.1 引物特异性检测 | 第33-35页 |
3.3.2 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5页 |
3.3.3 灵敏度检测 | 第35-36页 |
3.3.4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重复性分析 | 第36-37页 |
3.3.5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应用 | 第37-38页 |
3.4 讨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不同佐剂杀鲑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对虹鳟免疫效果的研究 | 第40-60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4.1.1 实验菌株 | 第40页 |
4.1.2 实验虹鳟 | 第40页 |
4.1.3 蜂胶与弗氏完全佐剂 | 第40-41页 |
4.1.4 实验试剂 | 第4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1-45页 |
4.2.1 实验虹鳟暂养 | 第41页 |
4.2.2 杀鲑气单胞菌疫苗的制备 | 第41页 |
4.2.3 疫苗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 | 第41-42页 |
4.2.4 虹鳟半致死剂量(LD50)测定 | 第42页 |
4.2.5 分组、免疫与采样 | 第42-43页 |
4.2.6 攻毒感染与免疫相对保护率 | 第43页 |
4.2.7 RNA提取及cDNA合成 | 第43-44页 |
4.2.8 荧光定量PCR所用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44页 |
4.2.9 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44-45页 |
4.2.10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5-55页 |
4.3.1 疫苗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 | 第45页 |
4.3.2 虹鳟LD50计算 | 第45-46页 |
4.3.3 免疫相对保护率RPS | 第46-47页 |
4.3.4 荧光定量PCR所用引物的获得 | 第47页 |
4.3.5 IL-8 在肝、脾脏、头肾和鳃中的表达 | 第47-48页 |
4.3.6 IL-1β在肝、脾脏、头肾和鳃中的表达 | 第48-49页 |
4.3.7 MHCⅠ在肝、脾脏、头肾和鳃中的表达 | 第49-51页 |
4.3.8 IFN-γ在肝、脾脏、头肾和鳃中的表达 | 第51-52页 |
4.3.9 CD8在肝、脾脏、头肾和鳃中的表达 | 第52-53页 |
4.3.10 IgM在肝、脾脏、头肾和鳃中的表达 | 第53-54页 |
4.3.11 IgT在肝、脾脏、头肾和鳃中的表达 | 第54-55页 |
4.4 讨论 | 第55-60页 |
4.4.1 蜂胶佐剂与弗氏完全佐剂对虹鳟免疫效果的分析 | 第55-57页 |
4.4.2 细胞因子类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7-58页 |
4.4.3 细胞表面分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8-59页 |
4.4.4 免疫球蛋白IgM和IgT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