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7页 |
| 1.1 生物炭 | 第8-12页 |
| 1.1.1 生物炭的定义和特征 | 第8页 |
| 1.1.2 生物炭的应用 | 第8-9页 |
| 1.1.3 生物炭的毒性研究 | 第9-12页 |
| 1.2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 | 第12-15页 |
| 1.2.1 EPFRs简介 | 第12-14页 |
| 1.2.2 EPFRs的危害 | 第14-15页 |
| 1.2.3 生物炭中EPFRs及其毒性研究 | 第15页 |
| 1.3 微藻毒性测试 | 第15页 |
|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5-1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4页 |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17-19页 |
| 2.1.1 试剂 | 第17-18页 |
| 2.1.2 仪器 | 第18-19页 |
| 2.2 样品的制备 | 第19页 |
| 2.2.1 含EPFRs生物炭的制备 | 第19页 |
| 2.2.2 标准样品的制备 | 第19页 |
| 2.3 生物炭中EPFRs的定量方法 | 第19-20页 |
| 2.3.1 生物炭中EPFRs分析 | 第19-20页 |
| 2.3.2 测定条件 | 第20页 |
| 2.3.3 EPFRs标准曲线的建立方法 | 第20页 |
| 2.4 斜生栅藻培养条件 | 第20-22页 |
| 2.5 毒性测试方法 | 第22-23页 |
| 2.5.1 细胞增长 | 第22页 |
| 2.5.2 叶绿素a含量 | 第22-23页 |
| 2.5.3 细胞膜完整性和ROS含量 | 第23页 |
| 2.5.4 SOD活性 | 第23页 |
| 2.6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 3 含环境持久性自由基生物炭的制备及检测 | 第24-37页 |
| 3.1 生物炭中EPFRs的定量 | 第24-29页 |
| 3.1.1 电子顺磁共振(EPR)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24-28页 |
| 3.1.2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8-29页 |
| 3.2 含EPFRs生物炭的制备及检测 | 第29-36页 |
| 3.2.1 热解温度对生物炭中EPFRs生成的影响 | 第29-31页 |
| 3.2.2 热解时间对生物炭中EPFRs生成的影响 | 第31页 |
| 3.2.3 生物炭中EPFRs的稳定性 | 第31-34页 |
| 3.2.4 生物质中Cu~(2+) 对生物炭中EPFRs生成的影响 | 第34-36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含持久性自由基生物炭对斜生栅藻的毒性 | 第37-49页 |
| 4.1 含EPFRs生物炭对斜生栅藻细胞增长的影响 | 第37-39页 |
| 4.2 含EPFRs生物炭对斜生栅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4.3 含EPFRs生物炭对斜生栅藻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 4.4 含EPFRs生物炭对斜生栅藻ROS含量的影响 | 第41页 |
| 4.5 含EPFRs生物炭对斜生栅藻SOD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 4.6 讨论 | 第42-48页 |
| 4.6.1 生物炭的颗粒物效应 | 第43-45页 |
| 4.6.2 自由基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 | 第45-48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建议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