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预定利率市场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预定利率市场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 论文的基本思路、框架及主要创新点 | 第13-15页 |
1.3.1 基本思路及框架 | 第13-14页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分析 | 第15-22页 |
2.1 预定利率和预定利率市场化 | 第15-16页 |
2.1.1 预定利率 | 第15页 |
2.1.2 预定利率市场化 | 第15-16页 |
2.2 预定利率的确定因素 | 第16-19页 |
2.2.1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水平 | 第16-17页 |
2.2.2 保险市场竞争水平 | 第17页 |
2.2.3 其它金融机构的投资收益水平 | 第17-18页 |
2.2.4 保险公司资金盈余现状 | 第18页 |
2.2.5 保险公司业务发展决策 | 第18-19页 |
2.3 微观经济学视角下的保险产品费率监管 | 第19-22页 |
2.3.1 供求关系作用下费率监管对保险市场均衡的影响 | 第19-20页 |
2.3.2 效用论作用下费率监管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我国寿险业预定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 | 第22-26页 |
3.1 我国寿险产品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3.2 我国寿险业预定利率市场化实施步骤 | 第24-26页 |
3.2.1 20世纪90年代高利率环境下预定利率市场化实施状况 | 第24页 |
3.2.2 预定利率市场化改革实施近况 | 第24-26页 |
第四章 预定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寿险业的影响 | 第26-33页 |
4.1 预定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寿险业的正面影响 | 第26-31页 |
4.1.1 对保险消费者的影响 | 第26-27页 |
4.1.2 对保险公司的影响 | 第27-28页 |
4.1.3 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 第28-30页 |
4.1.4 对保险监管的影响 | 第30-31页 |
4.2 预定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寿险业的负面影响 | 第31-33页 |
4.2.1 公司利润下降 | 第31页 |
4.2.2 加剧定价风险 | 第31-32页 |
4.2.3 市场秩序混乱 | 第32页 |
4.2.4 监管存在难度 | 第32-33页 |
第五章 预定利率市场化案例及应对经验借鉴 | 第33-43页 |
5.1 我国车险预定利率市场化案例借鉴 | 第33-38页 |
5.1.1 我国车险费率市场化概况 | 第33-35页 |
5.1.2 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与寿险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异同点 | 第35-37页 |
5.1.3 我国车险费率市场化经验总结 | 第37-38页 |
5.2 发达国家(地区)预定利率市场化应对方式借鉴 | 第38-43页 |
5.2.1 发达国家(地区)预定利率监管方式分析 | 第38-41页 |
5.2.2 发达国家预定利率市场化应对方式借鉴 | 第41-43页 |
第六章 寿险业应对预定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 第43-55页 |
6.1 提升创利能力,防范各类风险 | 第43-47页 |
6.1.1 强化经营管理理念,转变业务发展方式 | 第43-44页 |
6.1.2 提高产品定价水平,加强费率风险防控 | 第44-45页 |
6.1.3 扩大资金使用渠道,提升投资管理水平 | 第45-46页 |
6.1.4 加快寿险产品创新,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 | 第46-47页 |
6.2 增强行业自律,外塑行业形象 | 第47-51页 |
6.2.1 强化行业协会在防御预定利率市场化风险中的地位 | 第48-49页 |
6.2.2 发挥行业协会对费率的指导性作用 | 第49页 |
6.2.3 引导保险公司遵守自律公约 | 第49-50页 |
6.2.4 加强寿险的正面宣传力度 | 第50-51页 |
6.3 完善监管体系,给予政策支持 | 第51-55页 |
6.3.1 建立以偿付能力为导向的监管体系 | 第51-52页 |
6.3.2 完善与市场化相配套的制度 | 第52-53页 |
6.3.3 给予适当政策支持 | 第53-5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