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蚕桑论文--蚕基础科学论文--蚕的生理、遗传、生态、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论文

家蚕染色体构象及其对丝素蛋白表达调控的研究

摘要第7-12页
Abstract第12-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32页
    1.1 家蚕丝蛋白表达第18-19页
    1.2 家蚕丝蛋白高量表达的细胞生理学基础第19-20页
    1.3 家蚕丝蛋白表达的转录调控第20-21页
        1.3.1 Fib-H基因的正转录调控第21页
        1.3.2 Fib-H基因的负转录调控第21页
    1.4 染色体的构象变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第21-26页
        1.4.1 单基因或基因簇区域染色体结构变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第22-23页
        1.4.2 细胞核内染色体的结构第23-25页
        1.4.3 细胞核内维持染色体构象的蛋白第25-26页
        1.4.4 家蚕不同组织样品中Fib-H基因区域的染色体构象变化第26页
    1.5 染色体构象的观察与分子检测第26-30页
        1.5.1 染色体结构的可视化第27页
        1.5.2 染色体构象捕获方法的发明与发展第27-30页
    1.6 染色体构象变化引发多种疾病第30页
    1.7 家蚕中编辑重要基因改变染色体构象的技术平台第30-32页
第二章 引言第32-34页
    2.1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32-33页
    2.2 关键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3-34页
第三章 家蚕细胞系BmE染色体构象捕获第34-5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4-45页
        3.1.1 材料第34页
        3.1.2 主要试剂及配制第34-36页
        3.1.3 方法第36-45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5-54页
        3.2.1 BmE细胞系的HiC文库构建与测序质量控制第45-46页
        3.2.2 BmE细胞系HiC测序数据基础分析第46页
        3.2.3 MboI酶切片段的理论与实际分布第46-47页
        3.2.4 染色体互作数据的评估第47-49页
        3.2.5 迭代矫正法标准化数据第49页
        3.2.6 BmE细胞系全基因组互作热图第49-50页
        3.2.7 顺、反式相互作用第50-52页
        3.2.8 BmE染色体区室化分析第52页
        3.2.9 BmE细胞系染色体内拓扑相关区域(TAD)第52-54页
        3.2.10 BmE细胞核三维模型的构建第54页
    3.3 讨论第54-56页
第四章 不同时期丝腺细胞内染色体构象捕获第56-7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4.1.1 材料第56页
        4.1.2 主要试剂及配制第56-57页
        4.1.3 方法第5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7-67页
        4.2.1 五个丝腺组织样品质量控制第57-58页
        4.2.2 五个丝腺组织样品测序数据分析第58页
        4.2.3 MboI酶切片段的理论与实际分布第58-60页
        4.2.4 丝腺5个样品的全基因组互作图谱第60-62页
        4.2.5 丝腺组织中顺、反式相互作用及三维结构模型第62-64页
        4.2.6 5L3-PSG中出现特殊的染色体互作模式第64-66页
        4.2.7 Chr25特殊的染色体互作模式的出现具有组织时期特异性第66-67页
    4.3 讨论第67-70页
第五章 利用CRISPR/Cas9系统初步探索 3D基因组结构在丝腺中的功能第70-10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0-81页
        5.1.1 材料第70页
        5.1.2 主要试剂及配制第70-72页
        5.1.3 方法第72-81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81-97页
        5.2.1 家蚕BmLaminA/C基因的鉴定及表达谱分析第81-82页
        5.2.2 家蚕BmNs细胞系筛选高效gRNA靶位点系统的建立第82-84页
        5.2.3 利用靶位点筛选系统检测BmLMN基因的高效gRNA靶位点第84页
        5.2.4 构建后部丝腺特异的CRISPR/Cas9编辑系统第84-86页
        5.2.5 分析靶向编辑的F1代中BmLMN基因的突变第86-90页
        5.2.6 后部丝腺特异性编辑BmLMN基因的转基因个体的组织形态学观察第90-92页
        5.2.7 定量检测M1与M2中基因表达变化第92-93页
        5.2.8 转基因品系5龄 3 天PSG材料转录组差异分析第93-97页
    5.3 讨论第97-100页
第六章 综合与结论第100-104页
论文创新点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24页
申请专利、发表文章和参研课题第124-126页
附录第126-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耐候性聚脲涂料研发及应用
下一篇:无偿献血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献血广告效果测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