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

《中国教育报》高考报道框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一、研究缘起第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5页
        (一)关于高考报道的研究第10-13页
        (二)关于框架的研究第13-15页
    三、研究设计第15-19页
        (一)研究对象第15-16页
        (二)研究样本第16页
        (三)框架分析的类目构建第16-17页
        (四)“高考”报道两个时期的划分第17-18页
        (五)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二章 《中国教育报》高考报道框架的构建分析第19-36页
    一、《中国教育报》高考报道框架的整体构建第19-26页
        (一)以“媒体”为主、“政府”为辅的新闻来源第21-22页
        (二)《中国教育报》高考报道位置总体分析第22-23页
        (三)客观中立、勇于否定的报道基调第23-24页
        (四)以“消息”和“其它”为主的报道体裁第24-25页
        (五)以“高考政策”和“高考服务”为主要的报道议题第25-26页
    二、《中国教育报》高考报道框架的具体构建第26-36页
        (一)每年新闻来源排名分析第26-28页
        (二)每年报道位置分析第28-30页
        (三)《中国教育报》高考报道每年基调趋势分析第30-32页
        (四)《中国教育报》高考报道每年体裁排名分析第32-33页
        (五)《中国教育报》高考报道每年主题排名分析第33-36页
第三章 《中国教育报》高考报道框架特征呈现方式第36-51页
    一、运用图片,增强报道感染力第36-40页
        (一)报道中的图片数量分析第37-38页
        (二)举例分析第38-40页
    二、辉映政策,传递政府声音第40-42页
        (一)关于定向招生第40页
        (二)关于自费生第40-41页
        (三)关于会考关联高考第41页
        (四)关于高考加分政策第41-42页
        (五)关于新课改第42页
    三、强调公平,关注考风考纪第42-45页
        (一)从报道数量和报道位置来看第43-44页
        (二)举例分析第44-45页
    四、引导、矫正,“落榜”、“状元”待遇差异第45-49页
        (一)关于高考“落榜生”的相关报道第45-46页
        (二)关于“高考状元”的相关报道第46-48页
        (三)“落榜生”和“高考状元”的报道对比分析第48-49页
    五、突出情怀,强调媒体肩上责任第49-51页
第四章 《中国教育报》高考报道框架带来的思考第51-56页
    一、《中国教育报》高考报道框架走向第51-52页
        (一)第一个时期:事实性框架明显第51-52页
        (二)第二个时期:服务性框架崛起第52页
    二、对《中国教育报》高考报道框架的反思第52-55页
        (一)“高考服务”类报道比重是否应该增加第52-53页
        (二)《中国教育报》与读者互动较少第53页
        (三)报道内容具有同质化倾向第53-54页
        (四)高考广告与高考报道的界线不明确第54页
        (五)“高考热”现象仍在持续第54-55页
    三、研究局限第55-56页
结语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绿色壁垒对南汇出口食品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下一篇:医药类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