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公路论文--汽车论文

汽车企业尾气减排机制选择及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5页
        1.1.1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第12-13页
        1.1.2 我国汽车行业尾气排放现状第13页
        1.1.3 我国汽车企业尾气减排现状与潜力分析第13-15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7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本文框架及创新点第18-21页
        1.4.1 论文框架第18-19页
        1.4.2 主要创新点第19-21页
2 研究现状综述第21-39页
    2.1 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的界定第21-23页
        2.1.1 温室气体和碳排放第21页
        2.1.2 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第21-22页
        2.1.3 汽车企业的尾气减排投入产出第22页
        2.1.4 政府的碳税政策第22-23页
    2.2 汽车尾气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第23-28页
        2.2.1 碳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评述第23-26页
        2.2.2 汽车尾气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第26-28页
    2.3 碳排放约束下汽车企业的尾气减排行为研究第28-34页
        2.3.1 碳排放约束下的企业绿色生产率和效率研究评述第28-30页
        2.3.2 汽车企业尾气减排资本投入产出研究第30-33页
        2.3.3 汽车企业尾气减排供应链关系研究第33-34页
    2.4 灰色动态博弈理论第34-38页
        2.4.1 灰色理论第34-35页
        2.4.2 演化博弈第35-37页
        2.4.3 灰色动态博弈理论对汽车企业的尾气减排研究现状第37-38页
    2.5 小结第38-39页
3 汽车企业尾气减排的基本理论第39-51页
    3.1 低碳经济基本理论第39-42页
        3.1.1 低碳经济概念界定第39-40页
        3.1.2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第40-42页
    3.2 减排基本理论第42-44页
        3.2.1 减排基本内涵第42-43页
        3.2.2 减排与低碳经济的关系第43-44页
    3.3 汽车企业尾气减排优化机制的基本内涵第44-49页
        3.3.1 汽车企业尾气减排的基本内涵第44-45页
        3.3.2 汽车企业尾气减排的优化机制第45-49页
    3.4 小结第49-51页
4 多方主体视角下汽车尾气减排决策机制研究第51-61页
    4.1 车企尾气减排的成本收益分析第51-54页
        4.1.1 汽车企业生产尾气减排型汽车的价值增值分析第51-53页
        4.1.2 汽车企业生产尾气减排型汽车的所得增值的NPV分析第53-54页
        4.1.3 尾气减排型环保汽车对车企生产行为决策的影响第54页
    4.2 消费者对尾气减排的成本收益分析第54-57页
        4.2.1 消费者购买尾气减排型汽车的价值增值分析第55-56页
        4.2.2 消费者购买尾气减排型环保汽车的净现值分析第56页
        4.2.3 汽车尾气排放型环保汽车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决策的影响第56-57页
    4.3 政府部门对尾气减排的成本收益分析第57-60页
        4.3.1 政府价值增值的隐形部分和显性部分第57页
        4.3.2 政府推广尾气减排型环保汽车的价值增值分析第57-58页
        4.3.3 政府推广尾气减排型汽车的所得增值的NPV分析第58-60页
    4.4 小结第60-61页
5 供应链视角下多方合作努力减排的协调研究第61-71页
    5.1 问题的描述第61-64页
    5.2 基本模型第64-67页
        5.2.1 集中式供应链第64-65页
        5.2.2 分散式供应链第65-67页
    5.3 合作努力减排的协调机制第67-69页
    5.4 小结第69-71页
6 汽车企业混合动力环境技术创新的决策行为研究第71-89页
    6.1 汽车企业混合动力环境技术创新网络的构成与运作第71-75页
        6.1.1 汽车企业混合动力环境技术创新网络构成第71-72页
        6.1.2 汽车企业混合动力环境技术创新网络运行第72-74页
        6.1.3 汽车企业混合动力环境技术创新网络中的供应链运作第74-75页
    6.2 混合动力环境技术创新网络模型构建第75-77页
        6.2.1 基本假设第75-76页
        6.2.2 参数与变量设定第76-77页
    6.3 模型分析第77-81页
        6.3.1 混合动力环境技术的独立创新第77-79页
        6.3.2 混合动力环境技术的合作创新第79-81页
    6.4 数值模拟第81-87页
        6.4.1 参数设定第81-82页
        6.4.2 模拟结果第82-87页
    6.5 小结第87-89页
7 汽车企业尾气减排的政策机制与策略比较分析第89-99页
    7.1 基本假设第89-90页
    7.2 污染税征收下的汽车企业尾气减排机制第90-92页
    7.3 可转让排放许可下的汽车企业尾气减排机制第92-94页
    7.4 汽车排放标准下的汽车企业尾气减排机制第94-95页
    7.5 减排补贴下的汽车企业尾气减排机制第95-96页
    7.6 对比分析第96-97页
    7.7 小结第97-99页
8 汽车企业减排环境技术创新的案例研究第99-113页
    8.1 长安汽车集团环境创新现状第99-100页
    8.2 混合动力汽车前景下长安汽车的环境技术创新第100-111页
        8.2.1 确定低碳环保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战略第100-101页
        8.2.2 强化环境技术的研发第101-106页
        8.2.3 掌握混合动力汽车核心技术第106-109页
        8.2.4 成立专门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第109-111页
    8.3 汽车企业尾气减排的相关策略建议第111-112页
    8.4 小结第112-113页
9 研究结论和展望第113-117页
    9.1 结论第113-114页
    9.2 展望第114-117页
致谢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7页
附录第127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7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的项目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OOC的开放学习平台可用性评估研究
下一篇:水体铬暴露对南方鲇和草鱼的生态毒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