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贝叶斯属性攻击图的计算机网络脆弱性评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2-15页 |
第2章 网络安全评估相关技术研究 | 第15-27页 |
2.1. 网络安全评估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2.1.1. 脆弱性定义 | 第15-16页 |
2.1.2. 网络脆弱性评估 | 第16-17页 |
2.2. 基于规则的评估方法 | 第17-18页 |
2.3. 基于模型的评估方法 | 第18-23页 |
2.3.1. 模型评估原理 | 第18页 |
2.3.2. 攻击图技术 | 第18-23页 |
2.4. 其他评估方法 | 第23-25页 |
2.4.1. 基于神经网络的评估方法 | 第23-24页 |
2.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估方法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贝叶斯属性攻击图脆弱性评估方法 | 第27-45页 |
3.1. 引言 | 第27-28页 |
3.2. 相关概念介绍 | 第28-30页 |
3.2.1. 属性攻击图介绍 | 第28-29页 |
3.2.2. 贝叶斯网络介绍 | 第29-30页 |
3.3. 贝叶斯属性攻击图模型 | 第30-33页 |
3.3.1. 模型定义 | 第30-31页 |
3.3.2. 结构转换 | 第31-33页 |
3.4. 含圈路径消除算法 | 第33-35页 |
3.5. 模型概率公式 | 第35-37页 |
3.6. 实验分析 | 第37-43页 |
3.6.1. 构建模型 | 第37-39页 |
3.6.2. 数据计算 | 第39-40页 |
3.6.3. 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基于属性攻击图的脆弱性博弈分析 | 第45-65页 |
4.1. 引言 | 第45-46页 |
4.2. 博弈论研究 | 第46-49页 |
4.2.1. 博弈论的发展 | 第46页 |
4.2.2. 博弈论的定义 | 第46-48页 |
4.2.3. 博弈论的基本要素 | 第48页 |
4.2.4. 博弈论的分类 | 第48-49页 |
4.3. 博弈论脆弱性评估框架 | 第49-50页 |
4.4. 多属性攻防策略双矩阵博弈模型 | 第50-56页 |
4.4.1. 博弈论攻防过程 | 第50-51页 |
4.4.2. 模型相关定义 | 第51-54页 |
4.4.3. MASDM模型建立 | 第54-56页 |
4.5. 最优化防御策略算法 | 第56-57页 |
4.6. 实验分析 | 第57-63页 |
4.6.1. 实验环境 | 第57-58页 |
4.6.2. 数据计算 | 第58-60页 |
4.6.3. 实验分析 | 第60-6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