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傣族初中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特点及与其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选题缘由第8页
2. 研究综述第8-12页
    2.1 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第8-10页
    2.2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第10-11页
    2.3 初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第11-12页
3. 选题的意义第12-14页
4. 傣族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现状研究第14-25页
    4.1 研究目的第14页
    4.2 研究对象和方法第14-17页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17-23页
        4.3.1 傣族初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分析第17-19页
        4.3.2 傣族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第19-22页
        4.3.3 傣族初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现状第22-23页
    4.4 研究小结第23-25页
5. 傣族初中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与其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第25-29页
    5.1 研究目的第25页
    5.2 研究对象和方法第25页
    5.3 研究结果第25-27页
        5.3.1 傣族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第25-26页
        5.3.2 家庭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第26页
        5.3.3 傣族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社会适应相关性分析第26-27页
        5.3.4 家庭教养方式对社会适应性的回归分析第27页
    5.4 研究小结第27-29页
6. 分析与讨论第29-37页
    6.1. 傣族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现状第29-34页
    6.2 傣族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关系第34-37页
7. 结论与建议第37-40页
    7.1 结论第37页
    7.2 教育建议第37-40页
8.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附录1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第44-49页
附录2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第49-52页
附录3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第52-55页
附录4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评分标准与结果解释第55-56页
附录5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计分方法与结果解释第56-57页
附录6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计分方法与结果解释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基弗神话题材作品的当代性表达
下一篇:世纪的交响—论克里姆特绘画的音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