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1.3 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 1.3.1 儿童福利理论 | 第12-13页 |
| 1.3.2 儿童需求理论 | 第13页 |
| 1.3.3 社会排斥理论 | 第13页 |
| 1.3.4 阿玛蒂亚·森能力贫困理论 | 第13页 |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4.3 已有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 1.5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9页 |
| 1.6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1.6.1 文献研究法 | 第20页 |
| 1.6.2 问卷调查法 | 第20页 |
| 1.6.3 访谈法 | 第20页 |
| 1.6.4 案例分析法 | 第20-21页 |
| 1.7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农村贫困儿童福利政策的内容 | 第22-27页 |
| 2.1 农村贫困儿童福利政策背景 | 第22-23页 |
| 2.2 夏津县农村贫困儿童福利政策的具体内容 | 第23-27页 |
| 2.2.1 生存保障政策 | 第23页 |
| 2.2.2 医疗保健政策 | 第23-24页 |
| 2.2.3 教育保障政策 | 第24-26页 |
| 2.2.4 儿童保护政策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夏津县农村贫困儿童福利政策实施的实证调查 | 第27-37页 |
| 3.1 调查样本概况 | 第27-29页 |
| 3.1.1 调查地点 | 第27页 |
| 3.1.2 样本说明 | 第27-29页 |
| 3.2 夏津县农村贫困儿童的现状 | 第29-35页 |
| 3.2.1 儿童生存现状 | 第29-30页 |
| 3.2.2 医疗卫生现状 | 第30-31页 |
| 3.2.3 儿童教育现状 | 第31-33页 |
| 3.2.4 儿童安全现状 | 第33-35页 |
| 3.2.5 身心娱乐现状 | 第35页 |
| 3.3 农村贫困儿童获得福利的内容及其政策满意度调查 | 第35-37页 |
| 3.3.1 通过政策获得的福利内容 | 第35-36页 |
| 3.3.2 政策满意度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夏津县农村贫困儿童福利政策评估 | 第37-44页 |
| 4.1 政策取得的成效 | 第37-38页 |
| 4.1.1 农村贫困儿童健康状况的改善 | 第37-38页 |
| 4.1.2 农村贫困儿童发展性能力的提升 | 第38页 |
| 4.2 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8-42页 |
| 4.2.1 政策缺乏整合性 | 第39页 |
| 4.2.2 政策存在空白领域 | 第39-40页 |
| 4.2.3 政策失效或执行不力 | 第40-41页 |
| 4.2.4 资金投入不足 | 第41-42页 |
| 4.3 农村贫困儿童福利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2-44页 |
| 4.3.1 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 第42页 |
| 4.3.2 农村贫困儿童基数大 | 第42页 |
| 4.3.3 社会转型时期新问题层出不穷 | 第42-43页 |
| 4.3.4 城乡二元体制的持续影响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完善农村贫困儿童福利政策的建议 | 第44-48页 |
| 5.1 建立一体化的儿童福利政策 | 第44-45页 |
| 5.2 加大资源投入的政策支持力度 | 第45-46页 |
| 5.3 实施发展型福利政策 | 第46页 |
| 5.4 完善立法对政策实施的保障 | 第46-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附录 | 第51-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