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第12-15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2-13页 |
2.2 地质特征 | 第13页 |
2.3 工程特点 | 第13-14页 |
2.3.1 连续梁施工环境 | 第13-14页 |
2.3.2 连续梁的基础、墩身、梁部施工 | 第1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三章 大跨度连续梁挂篮悬臂施工方案与技术 | 第15-33页 |
3.1 连续梁 0 | 第15-26页 |
3.1.1 设计方法 | 第15页 |
3.1.2 计算依据和计算方法 | 第15页 |
3.1.3 计算与计算结果 | 第15-25页 |
3.1.4 支架施工 | 第25-26页 |
3.2 连续梁 0 | 第26-29页 |
3.2.1 设计依据 | 第26页 |
3.2.2 墩顶临时锚固受力分析 | 第26页 |
3.2.3 临时支座强度验算 | 第26-27页 |
3.2.4 模板安装 | 第27-28页 |
3.2.5 非常规条件下的 0 | 第28-29页 |
3.3 合龙段施工 | 第29-32页 |
3.3.1 边跨合龙段施工 | 第30-31页 |
3.3.2 中跨合龙段施工 | 第31-32页 |
3.3.3 合龙后梁体徐变观测 | 第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德平特大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监控 | 第33-43页 |
4.1 施工监控的意义及目标 | 第33-34页 |
4.1.1 施工监控的必要性 | 第33页 |
4.1.2 施工监控的意义 | 第33-34页 |
4.1.3 施工监控的目标 | 第34页 |
4.2 施工监控体系 | 第34-35页 |
4.2.1 建立施工监控、监测的控制体系 | 第34页 |
4.2.2 施工监控技术体系 | 第34页 |
4.2.3 施工监控的组织体系 | 第34-35页 |
4.3 施工监控的原则及实施方法 | 第35-36页 |
4.3.1 施工监控原则 | 第35页 |
4.3.2 施工监控方法 | 第35-36页 |
4.4 桥梁施工控制结构分析 | 第36-38页 |
4.4.1 影响结构计算模型建立的因素 | 第36-37页 |
4.4.2 德平特大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结构计算 | 第37-38页 |
4.5 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线形监控 | 第38-41页 |
4.5.1 位移测点布置 | 第38-39页 |
4.5.2 观测时间与项目 | 第39-41页 |
4.6 施工监控成果分析 | 第41-42页 |
4.6.1 合拢精度 | 第41-42页 |
4.6.2 线形变化分析 | 第4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5.1 结论 | 第43-44页 |
5.2 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