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板形缺陷概述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辊式板材矫直机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辊式中厚板矫直机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 辊式薄板矫直机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辊式板材矫直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5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7-1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矫直理论解析 | 第19-33页 |
2.1 辊式板材矫直基础理论 | 第19-23页 |
2.1.1 矫直过程中板材的弯曲变形与应力 | 第19-21页 |
2.1.2 矫直过程中板材的弯曲变形与曲率 | 第21-22页 |
2.1.3 矫直过程中板材的弯曲变形与弯矩 | 第22-23页 |
2.2 矫直方案介绍 | 第23-24页 |
2.2.1 小变形矫直方案 | 第23-24页 |
2.2.2 大变形矫直方案 | 第24页 |
2.3 不可展开板形缺陷的矫直过程解析 | 第24-31页 |
2.3.1 浪形矫直机理 | 第25-28页 |
2.3.2 浪形矫直过程中性层偏移 | 第28-30页 |
2.3.3 浪形矫直的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典型浪形矫直实验研究 | 第33-49页 |
3.1 实验材料准备 | 第33-38页 |
3.1.1 浪形制备 | 第33-36页 |
3.1.2 附加应力消除 | 第36-37页 |
3.1.3 板材表面处理 | 第37-38页 |
3.2 十九辊小型矫直机实验台介绍 | 第38-39页 |
3.3 矫直方案确定 | 第39-41页 |
3.4 矫直实验与数据分析 | 第41-47页 |
3.4.1 材料性能测定 | 第41-42页 |
3.4.2 单次整体倾斜矫直实验 | 第42-45页 |
3.4.3 多道次矫直实验 | 第45-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浪形矫后残余应力实验研究 | 第49-65页 |
4.1 残余应力测量方案 | 第49-51页 |
4.1.1 残余应力检测现状 | 第49页 |
4.1.2 X射线衍射法 | 第49-50页 |
4.1.3 测试原理 | 第50-51页 |
4.2 残余应力测量实验 | 第51-54页 |
4.2.1 实验设备介绍 | 第51-53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53-54页 |
4.3 纵向残余应力分析 | 第54-59页 |
4.3.1 浪形波长对板材矫平后纵向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55-57页 |
4.3.2 浪形高度对板材矫平后纵向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3 浪形宽度对板材矫平后纵向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 横向残余应力分析 | 第59-63页 |
4.4.1 浪形波长对板材矫平后横向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59-61页 |
4.4.2 浪形高度对板材矫平后横向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61-62页 |
4.4.3 浪形宽度对板材矫平后横向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矫直过程有限元建模分析 | 第65-81页 |
5.1 有限元软件Abaqus简介 | 第65页 |
5.2 矫直模型建立 | 第65-67页 |
5.3 矫直过程分析 | 第67-71页 |
5.3.1 矫直过程 | 第67-70页 |
5.3.2 应力变化 | 第70-71页 |
5.3.3 应变变化 | 第71页 |
5.4 负弯辊的弯辊量对板材的影响 | 第71-75页 |
5.4.1 矫后对板材的等效应力的影响 | 第72-73页 |
5.4.2 矫后对板材的纵向应力的影响 | 第73-74页 |
5.4.3 矫后对板材的延伸情况影响 | 第74-75页 |
5.5 负弯辊时压下量对板材的影响 | 第75-78页 |
5.5.1 矫后对板材的等效应力影响 | 第75-76页 |
5.5.2 矫后对板材的纵向应力影响 | 第76-77页 |
5.5.3 矫后对板材的延伸情况影响 | 第77-7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结论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