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言 | 第10-15页 |
| 一 李贤及《后汉书》李贤注 | 第10-11页 |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三 凡例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章怀注所见唐代州县辑考(上) | 第15-45页 |
| 一 关内道 | 第15-22页 |
| 二 河南道 | 第22-41页 |
| 三 河东道 | 第41-45页 |
| 第二章 章怀注所见唐代州县辑考(中) | 第45-74页 |
| 四 河北道 | 第45-59页 |
| 五 山南道 | 第59-68页 |
| 六 陇右道 | 第68-74页 |
| 第三章 章怀注所见唐代州县辑考(下) | 第74-96页 |
| 七 淮南道 | 第74-78页 |
| 八 江南道 | 第78-86页 |
| 九 剑南道 | 第86-90页 |
| 十 岭南道 | 第90-93页 |
| 十一 散县 | 第93-96页 |
| 第四章 对章怀注地名的相关分析 | 第96-108页 |
| 一 章怀注地名之体例 | 第96-100页 |
| 1 章怀注地名的基本体例 | 第96-98页 |
| 2 关于章怀注地名体例的补充说明 | 第98-100页 |
| 二 对章怀注时间断限的再讨论 | 第100-103页 |
| 1 对章怀注时间下限的再讨论 | 第100-101页 |
| 2 章怀注所用政区资料的来源 | 第101-103页 |
| 三 章怀注所见唐代州县疑误分析 | 第103-105页 |
| 1 疑误类型 | 第103-104页 |
| 2 致误原因推测 | 第104-105页 |
| 四 对章怀注所见唐代地名的利用 | 第105-106页 |
| 五 进一步加深对章怀注所见唐代地名的研究(代结语) | 第106-108页 |
| 附篇:郭声波《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评介 | 第108-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18页 |
| 后记 | 第118-12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