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氧化镁的性质与用途 | 第10-11页 |
1.1.1 氧化镁的性质 | 第10页 |
1.1.2 氧化镁的用途 | 第10-11页 |
1.2 不同行业对氧化镁产品特性的要求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活性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 第12-14页 |
1.3.1 国外活性氧化镁制备方法 | 第12-13页 |
1.3.2 国内活性氧化镁制备方法 | 第13-14页 |
1.4 氧化镁生产煅烧设备及特点 | 第14-21页 |
1.4.1 隧道煅烧窑 | 第14-15页 |
1.4.2 梭式窑炉 | 第15-16页 |
1.4.3 回转煅烧炉 | 第16-17页 |
1.4.4 旋流动态煅烧 | 第17-18页 |
1.4.5 悬浮煅烧炉 | 第18-19页 |
1.4.6 普通流化床煅烧 | 第19页 |
1.4.7 多层流化床煅烧 | 第19-21页 |
1.5 氢氧化镁多层流化床煅烧装置的提出和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氢氧化镁粉体原料及其特性实验研究 | 第22-32页 |
2.1 氢氧化镁原料的基本物性测定 | 第22-23页 |
2.2 氢氧化镁原料的TGA-DSC热重分析 | 第23-25页 |
2.3 氢氧化镁原料的煅烧特性实验研究 | 第25-30页 |
2.3.1 实验方法 | 第25页 |
2.3.2 分析表征方法 | 第25页 |
2.3.3 煅烧温度对氧化镁活性的影响 | 第25-27页 |
2.3.4 煅烧时间对氧化镁活性的影响 | 第27-30页 |
2.3.5 升温速率对氧化镁活性的影响 | 第30页 |
2.4 实验和分析用主要化学药品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冷态多层流化床的设计和中试实验研究 | 第32-42页 |
3.1 流态化特征参数的测定 | 第32-34页 |
3.1.1 最小流态化速度的测定 | 第32-33页 |
3.1.2 床层压降 | 第33-34页 |
3.2 气体分布器的确定 | 第34-37页 |
3.2.1 开孔率 | 第34-35页 |
3.2.2 风帽孔间距、开孔排列方式 | 第35页 |
3.2.3 分布器临界压降 | 第35-36页 |
3.2.4 溢流管设计 | 第36-37页 |
3.3 加料装置设计 | 第37页 |
3.4 停留时间测定 | 第37-38页 |
3.5 层间分布板设计 | 第38-39页 |
3.6 多层流化床冷态实验装置的搭建 | 第39-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热态多层流化床的设计和中试实验研究 | 第42-52页 |
4.1 热态多层流化床实验装置设计 | 第42-47页 |
4.1.1 设备材质选择及设计 | 第42页 |
4.1.2 预热系统 | 第42-43页 |
4.1.3 分布板的确定及流速测定 | 第43-44页 |
4.1.4 层间分布板设计 | 第44-45页 |
4.1.5 溢流管设计 | 第45页 |
4.1.6 进料系统设计 | 第45-46页 |
4.1.7 温度控制系统的安装 | 第46页 |
4.1.8 热态整体装置的制作和搭建 | 第46-47页 |
4.1.9 热态停留时间测定 | 第47页 |
4.2 热态煅烧结果和讨论 | 第47-49页 |
4.3 活性氧化镁吸潮实验 | 第49-51页 |
4.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气控式溢流管多层流化床设计和数学模型建立 | 第52-58页 |
5.1 气控式溢流管设计 | 第52页 |
5.2 停留时间的测定 | 第52-54页 |
5.3 固体粉体物料流动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4-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