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论文--社会舆论论文

乐亭县网络舆情监管机制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第16-19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9-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2章 网络舆情概述第20-28页
    2.1 网络舆情第20-23页
        2.1.1 舆情、舆情信息和网络舆情第20-21页
        2.1.2 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第21页
        2.1.3 网络舆情的主要表现形态第21页
        2.1.4 网络舆情的主要传播方式第21-23页
    2.2 网络舆情的特点第23-24页
        2.2.1 网络舆情信息传递的双向性第23页
        2.2.2 网络舆情内容的复杂性第23-24页
        2.2.3 网络舆情受众的局限性第24页
        2.2.4 网络舆情传播的爆炸性第24页
    2.3 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第24-27页
        2.3.1 起始阶段第25页
        2.3.2 扩散阶段第25-26页
        2.3.3 聚焦阶段第26页
        2.3.4 消退阶段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乐亭县网络舆情监管现状第28-33页
    3.1 乐亭县网络舆情监管机构设置第28-29页
    3.2 乐亭县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开展方式第29-30页
        3.2.1 制度建设第29页
        3.2.2 阵地建设第29页
        3.2.3 舆情应对第29-30页
    3.3 乐亭县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存在问题第30-31页
        3.3.1 专职专业人员不足第30页
        3.3.2 相关制度不健全第30-31页
        3.3.3“双微”推广受民办影响第31页
    3.4 乐亭县网络舆情监管问题原因分析第31-32页
        3.4.1 责任分工不明确第31页
        3.4.2 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第31-32页
        3.4.3 机制建设不完善第32页
        3.4.4 危机意识不足第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乐亭县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建设第33-44页
    4.1 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第33-36页
        4.1.1 网络舆情监测第33页
        4.1.2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第33-35页
        4.1.3 网络舆情预警第35-36页
        4.1.4 网络舆情评估第36页
    4.2 舆论引导机制第36-41页
        4.2.1 舆论引导的注意事项第36-38页
        4.2.2 及时正确的新闻发布第38-39页
        4.2.3 良好的全媒体对外宣传第39-41页
        4.2.4 培训学习第41页
    4.3 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第41-43页
        4.3.1 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应对机制第42页
        4.3.2 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流程第42-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乐亭县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实施保障第44-52页
    5.1 乐亭县网络舆情监管措施第44-45页
        5.1.1 明确责任分工第44页
        5.1.2 引进专业人才第44页
        5.1.3 加强在岗专兼职工作人员素质提高第44页
        5.1.4 建立专业网评员队伍第44-45页
        5.1.5 网评工作侧重实效第45页
        5.1.6 微信公众号宜精不宜多第45页
    5.2 乐亭县网络舆情监管对策建议第45-51页
        5.2.1 态度诚恳,不否认不推卸第45-46页
        5.2.2 改堵为疏,善于因势利导第46-48页
        5.2.3 快速回应,主动化解质疑第48-49页
        5.2.4 公开透明,防范谣言发生第49-50页
        5.2.5 正视围观,认清民意诉求第50-51页
    5.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下一篇:利率管制、银行信贷配给与不同所有制资本配置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