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泾县章渡古村镇景观空间形态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7-13页
  一、研究价值第7-8页
  二、研究现状第8-9页
  三、研究对象的背景概况第9-13页
  四、研究的目标和预期成果第13页
 第二节 本课题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第13-14页
  一、章渡古村镇景观空间的研究手段第13-14页
  二、章渡古村镇景观空间的研究方法第14页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一章 章渡古村镇景观空间形态的生成因素与要素构成第15-22页
 第一节 章渡古村镇空间形态的形成因素第15-16页
 第二节 自然地理条件对章渡古村镇空间形态生成的影响第16-18页
  一、地形地貌的影响第16页
  二、气候的影响第16-18页
 第三节 社会因素对章渡古村镇空间形态生成的影响第18-21页
  一、经济发展的影响第18-19页
  二、传统文化的影响第19-21页
 第四节 章渡古村镇空间形态中的要素构成第21页
  一、章渡古村镇空间的基本划分第21页
  二、章渡古村镇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划分第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章渡古村镇景观空间的组织结构与关系第22-37页
 第一节 “静态”景观空间分析第22-31页
  一、“静态”景观空间下的“点、线、面”构成关系第22页
  二、“静态”景观空间下的“点、线、面”构成要素分析第22-31页
 第二节 “动态”景观空间分析第31-36页
  一、“动态”景观空间及其构成要素第31页
  二、整体景观空间的“动态”组织构成与演化第31-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章渡古村镇景观空间与行为主体构成关系分析第37-49页
 第一节 章渡古村镇中行为主体与空间的互动性第37-38页
  一、从空间感知到空间认知第37页
  二、行为主体的反馈行为第37-38页
 第二节 章渡古村镇景观空间形态的建构第38-40页
  一、基于空间功能的建构第38-40页
  二、基于空间意义的建构第40页
 第三节 章渡古村镇景观空间的“显性”特征与外在的“视知觉”第40-44页
  一、景观形态的多样性第40-43页
  二、景观形态的统一性第43-44页
 第四节 章渡古村镇景观空间的“隐性”特征与内在的“感知觉”第44-48页
  一、空间的“复合性”第44-45页
  二、空间的引导和交往活动第45-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章渡古村镇的文化延展与景观再生第49-55页
 第一节 现代社会环境中的行为主体与传统景观空间文化的对话第49-50页
  一、现代社会环境中行为主体的需求第49页
  二、“承古纳新”的设计理念第49-50页
 第二节 章渡古村镇景观空间再生性设计意向第50-54页
  一、公共空间的有机整合第50-51页
  二、道路系统的重新梳理第51页
  三、景观节点的相互渗透第51-52页
  四、滨水空间的线性组合第52-53页
  五、景观小品的修饰与点缀第53-54页
 第三节 章渡古村镇景观空间再生性启示意义第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8页
个人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总统府中轴线建筑组群空间研究
下一篇: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世博会中国馆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