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区域增长极的理论综述 | 第11-13页 |
1.2.2 价值链升级的理论综述 | 第13-14页 |
1.2.3 效率评价的理论综述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长三角区域增长极形成机理 | 第19-32页 |
2.1 长三角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 第19-25页 |
2.1.1 区域增长极的界定 | 第19-20页 |
2.1.2 长三角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2.1.3 长三角高技术产业的特征 | 第21-25页 |
2.2 区域增长极形成的动力系统 | 第25-29页 |
2.2.1 创新动力 | 第26页 |
2.2.2 产业升级动力 | 第26-27页 |
2.2.3 市场驱动力 | 第27-28页 |
2.2.4 制度推动力 | 第28-29页 |
2.3 区域增长极效应分析 | 第29-32页 |
2.3.1 极化效应 | 第29-30页 |
2.3.2 辐射效应 | 第30页 |
2.3.3 支配效应 | 第30-32页 |
第3章 区域增长极影响高技术产业价值链升级的路径分析 | 第32-40页 |
3.1 价值链升级的模式 | 第32-34页 |
3.1.1 工艺流程升级 | 第32-33页 |
3.1.2 产品升级 | 第33页 |
3.1.3 功能升级 | 第33-34页 |
3.1.4 链条升级 | 第34页 |
3.2 长三角高技术产业价值链升级的路径 | 第34-37页 |
3.2.1 技术推动的价值链升级 | 第34-35页 |
3.2.2 本土市场需求拉动的价值链升级 | 第35-36页 |
3.2.3 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内生互动的价值链升级 | 第36-37页 |
3.3 区域增长极影响价值链升级的路径分析 | 第37-40页 |
3.3.1 区域增长极对生产要素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区域增长极影响价值链升级的路径 | 第38-40页 |
第4章 区域增长极影响高技术产业价值链升级的效率评价 | 第40-61页 |
4.1 区域增长极的测度 | 第40-44页 |
4.1.1 区域增长极测度指标构建 | 第40-41页 |
4.1.2 区域增长极测度结果 | 第41-44页 |
4.2 区域增长极影响价值链升级的效率评价模型构建 | 第44-48页 |
4.2.1 效率评价方法选择 | 第44-45页 |
4.2.2 效率评价模型构建 | 第45页 |
4.2.3 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5-48页 |
4.3 区域增长极影响高技术产业价值链升级的效率评价 | 第48-60页 |
4.3.1 区域增长极极化效应影响价值链升级效率的实证结果 | 第48-51页 |
4.3.2 区域增长极辐射效应影响价值链升级效率的实证结果 | 第51-54页 |
4.3.3 区域增长极支配效应影响价值链升级效率的实证结果 | 第54-57页 |
4.3.4 环境变量对区域增长极与价值链升级关系的影响 | 第57-60页 |
4.4 结论 | 第60-61页 |
第5章 区域增长极影响价值链升级的政策建议 | 第61-64页 |
5.1 政府层面的政策建议 | 第61-62页 |
5.1.1 做好产业规划,并适时调整 | 第61页 |
5.1.2 为企业提供政策实惠,积极布置配套设施 | 第61页 |
5.1.3 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促进技术流动 | 第61-62页 |
5.2 企业层面的政策建议 | 第62页 |
5.2.1 积极进行创新活动,完成转型升级 | 第62页 |
5.2.2 将企业配置在合适区域,利用区位优势发展 | 第62页 |
5.2.3 利用本土市场优势,嵌入全球价值链 | 第62页 |
5.3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