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皮肤肿瘤论文

TGF-β1在恶性黑素瘤中对SKP2的调控机制及生物学功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符号表第13-14页
1 绪论第14-35页
    1.1 黑素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第14-24页
        1.1.1 黑色素细胞与黑素瘤第14-15页
        1.1.2 黑素瘤的遗传学改变与靶向治疗第15-24页
    1.2 TGF-β 通路与肿瘤发生第24-30页
        1.2.1 TGF-β 信号通路第24-27页
        1.2.2 TGF-β 与EMT第27-30页
    1.3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和Skp2第30-35页
        1.3.1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第30-32页
        1.3.2 Skp2与肿瘤的发生第32-35页
2 TGF-β1 在黑素瘤细胞中促进SKP2的表达并诱导细胞EMT的发生第35-45页
    2.1 实验材料和主要仪器第35页
        2.1.1 试剂和主要仪器第35页
        2.1.2 质粒、抗体、siRNA和细胞系第35页
    2.2 实验方法第35-39页
        2.2.1 细胞培养第35页
        2.2.2 TGF-β1 使用条件第35-36页
        2.2.3 细胞形态变化观察第36页
        2.2.4 实时定量PCR第36-37页
        2.2.5 免疫印迹第37-38页
        2.2.6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第38-39页
        2.2.7 统计分析第39页
    2.3 实验结果第39-44页
    2.4 小结第44-45页
3 TGF-β1 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诱导SKP2的表达第45-56页
    3.1 实验材料和主要仪器第45-46页
        3.1.1 试剂和主要仪器第45页
        3.1.2 质粒、抗体、siRNA和细胞系第45-46页
    3.2 实验方法第46-49页
        3.2.1 细胞培养第46页
        3.2.2 TGF-β1 诱导第46页
        3.2.3 细胞形态变化观察第46页
        3.2.4 免疫印迹第46-47页
        3.2.5 实时定量PCR第47-49页
        3.2.6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第49页
        3.2.7 统计分析第49页
    3.3 实验结果第49-54页
    3.4 小结第54-56页
4 c-Myc与SKP2在黑素瘤细胞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第56-63页
    4.1 实验材料和主要仪器第56页
        4.1.1 试剂和主要仪器第56页
        4.1.2 抗体和细胞系第56页
    4.2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第56-57页
        4.2.1 细胞培养第56页
        4.2.2 免疫印迹第56-57页
        4.2.3 基因统计分析第57页
    4.3 实验结果第57-62页
    4.4 小结第62-63页
5 TGF-β1 通过转录因子c-Myc诱导SKP2转录和表达第63-79页
    5.1 实验材料和主要仪器第63页
        5.1.1 试剂和主要仪器第63页
        5.1.2 质粒、抗体、siRNA和细胞系第63页
    5.2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第63-67页
        5.2.1 细胞培养第63页
        5.2.2 TGF-β1 处理条件第63-64页
        5.2.3 细胞形态变化观察第64页
        5.2.4 免疫印迹第64-65页
        5.2.5 实时定量PCR第65-66页
        5.2.6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第66页
        5.2.7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第66-67页
        5.2.8 统计分析第67页
    5.3 实验结果第67-77页
    5.4 小结第77-79页
6 c-Myc和SKP2在黑素瘤组织中的相关性分析第79-84页
    6.1 实验材料和主要仪器第79页
        6.1.1 试剂和主要仪器第79页
        6.1.2 抗体第79页
        6.1.3 人黑素瘤组织第79页
    6.2 实验方法第79-80页
        6.2.1 免疫组织化学第79页
        6.2.2 结果判定第79-80页
        6.2.3 统计学方法分析第80页
    6.3 实验结果第80-82页
    6.4 小结第82-84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4-88页
    7.1 结论第84-86页
    7.2 展望第86-88页
致谢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5-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偏标记学习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遗传算法的虹膜识别技术研究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