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54页 |
1.1 有机-无机层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20-30页 |
1.1.1 有机-无机层状化合物的定义及分类 | 第20-21页 |
1.1.2 有机-无机层状化合物的应用 | 第21-29页 |
1.1.3 有机-无机层状化合物的制备 | 第29-30页 |
1.2 碳基纳米复合材料 | 第30-40页 |
1.2.1 碳纳米材料 | 第30-32页 |
1.2.2 碳/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 第32-38页 |
1.2.3 碳/金属纳米复合材料 | 第38-40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40-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4页 |
第二章 一维单晶有机-无机氢氯化钴纳米纤维的可控制备及其可逆结构转变性质研究 | 第54-82页 |
2.1 引言 | 第54-5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2.2.1 实验药品及所用仪器 | 第55页 |
2.2.2 样品的制备 | 第55页 |
2.2.3 样品表征所用仪器 | 第55-5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6-74页 |
2.3.1 一维纳米纤维的可控制备、表征及其可逆结构转变性质研究 | 第56-65页 |
2.3.2 pH值对产物的影响 | 第65-70页 |
2.3.3 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70-73页 |
2.3.4 浓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73-7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第三章 一维Co_xNi_(1-x)@C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 第82-112页 |
3.1 引言 | 第82-83页 |
3.2 试验部分 | 第83-85页 |
3.2.1 实验药品及所用仪器 | 第83-84页 |
3.2.2 样品的制备 | 第84页 |
3.2.3 催化性能评价 | 第84页 |
3.2.4 样品表征仪器 | 第84-8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85-105页 |
3.3.1 Co(OH)(C_6H_5CO_3)·H_2O纳米棒前驱体的表征 | 第86-87页 |
3.3.2 一维Co@C纳米催化剂的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87-100页 |
3.3.3 一维CoxNi_(1-x)@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磁性研究 | 第100-10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5-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2页 |
第四章 基于有机-无机层状材料可控制备氧化锌/碳纳米复合材料、多孔碳纳米片和银/碳纳米复合材料 | 第112-144页 |
4.1 引言 | 第112-11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113-116页 |
4.2.1 实验药品及所用仪器 | 第113-114页 |
4.2.2 样品的制备 | 第114页 |
4.2.3 ZnO@C及Ag@C催化性能评价 | 第114-115页 |
4.2.4 样品表征所用仪器 | 第115-11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16-137页 |
4.3.1 水杨酸根插层层状氢氧化锌纳米片的制备 | 第116-119页 |
4.3.2 ZnO@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119-128页 |
4.3.3 多孔碳纳米片及Ag@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28-1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37-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44-14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46-148页 |
致谢 | 第148-150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150-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152页 |
导师简介 | 第152-153页 |
附件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