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大肠杆菌中CRISPR-Cas系统捕获间区序列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7页
    1.1 CRISPR-Cas系统的发展历史第11-12页
    1.2 CRISPR-Cas系统的结构第12-14页
        1.2.1 CRISPR结构第13-14页
        1.2.2 Cas蛋白第14页
    1.3 CRISPR的分类和分布第14-19页
        1.3.1 类型Ⅰ CRISPR-Cas系统第15-16页
        1.3.2 类型Ⅱ CRISPR-Cas系统第16-18页
        1.3.3 类型Ⅲ CRISPR-Cas系统第18-19页
    1.4 CRISPR-Cas系统的分子作用机制第19-20页
    1.5 CRISPR-Cas系统的应用第20-24页
        1.5.1 利用CRISPR的多样性进行基因分型第20-21页
        1.5.2 在产业生产中对病毒产生抗性第21-22页
        1.5.3 利用Cas9进行基因组编辑第22-24页
    1.6 待解决的问题第24-27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7-51页
    2.1 DH5a感受态的制备第27-28页
        2.1.1 试剂与仪器第27页
        2.1.2 制备方法第27-28页
    2.2 DH5a基因组抽提第28-29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28页
        2.2.2 基因组抽提方法第28-29页
    2.3 从DH5a基因组中克隆cas1/2片段第29-31页
        2.3.1 试剂与仪器第29页
        2.3.2 PCR反应系统第29页
        2.3.3 PCR的反应程序第29-30页
        2.3.4 PCR产物回收第30页
        2.3.5 电泳检测回收产物效率第30-31页
    2.4 双酶切表达质粒pET3a第31页
        2.4.1 试剂与仪器第31页
        2.4.2 双酶切实验第31页
    2.5 连接cas1/2基因与表达质粒pET3a第31页
    2.6 把连接产物转化到DH5a感受态第31-32页
        2.6.1 试剂与仪器第31-32页
        2.6.2 转化过程第32页
    2.7 抽提cas1/2-pET3a质粒第32-34页
        2.7.1 试剂与仪器第32-33页
        2.7.2 质粒抽提第33-34页
        2.7.3 双酶切验证重组质粒第34页
    2.8 选择其他表达Cas1/2的载体第34页
    2.9 克隆RBS-cas1/2-T7 terminator片段第34-35页
        2.9.1 试剂与仪器第34-35页
        2.9.2 PCR反应系统第35页
        2.9.3 PCR的程序第35页
    2.10 载体线性化第35-36页
        2.10.1 试剂与仪器第35页
        2.10.2 酶切反应系统第35-36页
        2.10.3 琼脂糖胶回收双酶切产物第36页
        2.10.4 电泳检测回收产物效率第36页
    2.11 RBS-cas1/2-T7 terminator与载体连接第36页
    2.12 把连接产物转化到DH5a感受态第36-37页
        2.12.1 试剂与仪器第36页
        2.12.2 转化过程第36-37页
    2.13 抽提重组质粒并双酶切验证第37页
    2.14 构建cas1/2-pCDFDuet-1第37-38页
    2.15 制备大肠杆菌BL21AI感受态第38页
    2.16 把重组载体转化到BL21AI感受态中第38页
    2.17 诱导cas1/2表达第38-40页
        2.17.1 试剂与仪器第38-39页
        2.17.2 诱导方法第39-40页
    2.18 检测间区序列的捕获效率第40-41页
        2.18.1 试剂与仪器第40页
        2.18.2 实验方法第40页
        2.18.3 比较重组载体捕获间区序列的效率第40-41页
    2.19 回收扩增的CRISPR片段并测序验证第41页
        2.19.1 Blast网址第41页
        2.19.2 回收目的片段第41页
        2.19.3 提取插入的新间区序列第41页
        2.19.4 分析间区序列第41页
    2.20 预实验总结第41-42页
    2.21 设置阴性对照第42-43页
    2.22 制备高通量测序样品第43-44页
        2.22.1 试剂与仪器第43页
        2.22.2 样品制备第43-44页
    2.23 高通量测序第44-45页
        2.23.1 仪器第44页
        2.23.2 测序过程第44-45页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5-51页
        2.24.1 上游数据处理方法与步骤第46-48页
        2.24.2 下游数据处理方法与步骤第48-51页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1-61页
    3.1 构建高效的间区序列捕获系统第51-52页
    3.2 AAG和CAG是主要的PAM类型第52-53页
    3.3 来自重组质粒的间区序列具有基因偏好性第53-56页
    3.4 来自基因组的间区序列比例偏高第56-58页
    3.5 存在规律序列单元丢失第58-61页
第4章 总结与讨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附录第69-87页
致谢第87-8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命案侦查问题研究
下一篇:p18调控小鼠体细胞重编程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