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社会论文

城市低保救助的伦理思考--以衡阳市Z区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外研究第14-15页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页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6-18页
第2章 城市低保救助及其伦理依据第18-26页
    2.1 城市低保救助概述第18-20页
        2.1.1 城市低保救助的内涵以及建立背景第18-19页
        2.1.2 城市低保救助的制度框架第19-20页
    2.2 城市低保救助的伦理依据第20-26页
        2.2.1 人道主义为城市低保救助奠定理论基础第21-22页
        2.2.2 公民权利为城市低保救助赋予道德和法律的正当性第22-23页
        2.2.3 分配正义为城市低保救助提供价值依据第23-25页
        2.2.4 集体主义为城市低保救助提供现实依据第25-26页
第3章 衡阳市Z区城市低保救助实践伦理分析第26-38页
    3.1 Z区城市低保救助彰显的伦理进步第27-29页
        3.1.1 从人道到正义第27-28页
        3.1.2 从生存到发展第28页
        3.1.3 从享受到义务第28-29页
    3.2 Z区2城市低保救助的伦理偏差第29-34页
        3.2.1 目标定位偏差与难以消除的差别标签第29-31页
        3.2.2 制度设计缺失与制度执行的两难境地第31-33页
        3.2.3 政策执行主体与救助主体的道德博弈第33-34页
    3.3 城市低保救助伦理偏差的成因分析第34-38页
        3.3.1 救助理念的落后第34-35页
        3.3.2 救助模式的被动第35页
        3.3.3 救助能力的不足第35-38页
第4章 国内外城市低保救助有益探索第38-44页
    4.1 国外社会救助制度有益探索第38-41页
        4.1.1 加拿大低收入家庭保障计划第38-39页
        4.1.2 新加坡救助实践第39-41页
        4.1.3 国外社会救助典范案例的启示第41页
    4.2 国内城市低保救助有益探索第41-44页
        4.2.1 南京市城市低保救助实践第41-42页
        4.2.2 青岛市市北区城市低保救助实践第42-43页
        4.2.3 国内城市低保救助典范案例的启示第43-44页
第5章 完善城市低保救助的伦理对策第44-54页
    5.1 树立积极的救助理念第44-48页
        5.1.1 城市低保救助的伦理价值回归第44-46页
        5.1.2 城市低保救助的现实目标重构第46-48页
    5.2 建立合宜的救助制度第48-51页
        5.2.1 科学界定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第48-49页
        5.2.2 全面完善救助方式第49-50页
        5.2.3 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第50-51页
    5.3 营造和谐的救助环境第51-54页
        5.3.1 合理划分政府责任第51-52页
        5.3.2 凝聚更方面慈善力量第52页
        5.3.3 培育城市低保救助涉及主体的美德第52-54页
结语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第60-62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湿循环作用下尾矿砂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边缘社区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