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及其走向--以皖东D镇Y村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9页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7-9页
        一、问题提出第7-8页
        二、研究意义第8-9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9-16页
        一、国外研究综述第9-12页
        二、国内研究综述第12-16页
    第三节 研究设计第16-18页
        一、研究思路第16-17页
        二、研究地点的选择第17页
        三、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8-19页
        一、研究内容的创新第18页
        二、研究视角的创新第18页
        三、研究方法的创新第18-19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9-24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9-20页
        一、家庭养老第19页
        二、居家养老第19-20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20-24页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第20-21页
        二、家庭生命周期论第21页
        三、代际支持与社会交换理论第21-22页
        四、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假设理论第22页
        五、反馈论第22-24页
第三章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第24-33页
    第一节 D镇Y村老人基本情况第24-29页
        一、年龄和婚姻状况第24-25页
        二、身体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第25-26页
        三、经济状况和社保参保情况第26-29页
    第二节 D镇Y村家庭代际居住方式第29-33页
        一、合居:不分不离第30页
        二、分居:分而不离第30-31页
        三、独居:主动空巢与被动空巢第31-33页
第四章 农村家庭养老难在哪里:困境及其原因第33-50页
    第一节 D镇Y村家庭养老陷入困境:从赡养不足到赡养脱离第33-42页
        一、经济供养衰弱,生活来源不稳定第33-37页
        二、生活照顾短缺,老年生活无保障第37-40页
        三、精神慰藉不足,文化生活极单调第40-42页
    第二节 影响D镇Y村家庭养老的主要因素第42-50页
        一、家庭因素第43-45页
        二、社会因素第45-47页
        三、制度因素第47-50页
第五章 城镇化背景下家庭养老走向:居家养老第50-66页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养老理念第50-53页
        一、我国养老方式的比较第51-52页
        二、“家庭般社会”的居家养老理念第52-53页
    第二节 实行农村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分析第53-61页
        一、居家养老可行性第53-55页
        二、社会资本第55-56页
        三、国外居家养老经验及启示第56-59页
        四、国内居家养老经验及启示第59-61页
    第三节 建立农村社区居家养老多元体系第61-66页
        一、发挥政府主导力量,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第62-63页
        二、弘扬现代养老文化,重视家庭养老保障第63页
        三、调动“熟人社会”力量,发展农村社区养老第63-64页
        四、鼓励社会参与合作,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第64-66页
小结与思考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对称博弈:城市社区市场组织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研究
下一篇:城市建设中的公共性缺失问题研究--以城市公共空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