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 第10-13页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4 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模型 | 第13-19页 |
2.1 互联网+ | 第13页 |
2.2 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的概念与特点 | 第13-16页 |
2.2.1 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的概念 | 第13-14页 |
2.2.2 互联网+时代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 | 第14-16页 |
2.3 教育培训有效性概述 | 第16页 |
2.4 教育培训有效性评估的理论模型 | 第16-19页 |
2.4.1 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培训评估理论 | 第16-17页 |
2.4.2 斯塔夫尔贝姆的CIPP评估模型 | 第17-19页 |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S市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有效性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9-33页 |
3.1 互联网+时代S市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与传统培训对比 | 第19-21页 |
3.1.1 培训覆盖面较传统培训更广 | 第19页 |
3.1.2 培训形式更为丰富 | 第19-20页 |
3.1.3 培训路径更为多样 | 第20-21页 |
3.2 S市共青团干部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 | 第21-24页 |
3.2.1 S市共青团干部互联网使用时间 | 第21-22页 |
3.2.2 S市共青团干部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 | 第22-23页 |
3.2.3 S市共青团干部参加互联网教育培训情况 | 第23-24页 |
3.3 S市共青团干部对互联网教育培训有效性评估 | 第24-29页 |
3.3.1 教育培训计划评估 | 第25-26页 |
3.3.2 教育培训过程评估 | 第26-27页 |
3.3.3 教育培训结果评估 | 第27-29页 |
3.4 S市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有效性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3.4.1 缺乏培训需求分析 | 第29-30页 |
3.4.2 教育培训内容设计不合理 | 第30页 |
3.4.3 教育培训模式单一 | 第30页 |
3.4.4 教育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 | 第30-33页 |
第四章 互联网+时代提升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 第33-37页 |
4.1 借助信息技术加强教育培训需求分析 | 第33页 |
4.2 以互联网为平台科学合理规划教育培训内容 | 第33-34页 |
4.3 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多元化教育培训模式和培训形式 | 第34-35页 |
4.4 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教育培训评估机制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