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治理中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选题理由及意义 | 第8-9页 |
(一) 选题的理由 | 第8-9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一) 危机管理理论 | 第14-15页 |
(二) 形象修复理论 | 第15页 |
(三) 政府形象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四) 善治理论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环境污染治理与政府形象关系分析 | 第18-26页 |
一、环境污染治理 | 第18-19页 |
(一) 环境 | 第18页 |
(二) 环境污染 | 第18-19页 |
(三) 环境污染治理 | 第19页 |
二、政府形象及其塑造 | 第19-23页 |
(一) 政府形象的概念及特点 | 第19-22页 |
(二) 政府形象塑造的概念及特点 | 第22-23页 |
三、环境污染治理与政府形象的相互影响 | 第23-26页 |
(一) 环境污染治理不当有损政府形象 | 第23-24页 |
(二) 良好政府形象有益于环境污染的治理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环境污染治理中政府形象塑造的现状分析 | 第26-33页 |
一、环境污染治理中政府形象塑造取得的成就 | 第26-28页 |
(一) 改变环境治理方式,创新型政府形象逐渐形成 | 第26页 |
(二) 加强环境立法力度,法治型政府形象日益形成 | 第26-27页 |
(三) 借鉴环境治理经验,学习型政府形象日渐形成 | 第27-28页 |
二、环境污染治理中政府形象存在的问题 | 第28-33页 |
(一) GDP崇拜轻环保,有损政府的环保形象 | 第28-29页 |
(二) 环境信息公开不足,破坏政府的透明形象 | 第29页 |
(三) 忽视多元主体协理作用,损害政府的合作形象 | 第29-30页 |
(四) 环境责任追究不明,危害政府的责任形象 | 第30-31页 |
(五) 环境治理能力不强,损害政府的高效形象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国外环境污染治理中政府形象塑造经验借鉴 | 第33-40页 |
一、日本:切实推进环境保护,营造绿色政府形象 | 第33-34页 |
(一) 树立环保理念 | 第33页 |
(二) 普及环保教育 | 第33-34页 |
(三) 落实环保行动 | 第34页 |
(四) 发展环保科技 | 第34页 |
二、韩国:进行多元共治,树立合作政府形象 | 第34-36页 |
(一) 发挥政府环境治理的主导作用 | 第35页 |
(二) 支持环境NGO参与治理 | 第35页 |
(三) 鼓励企业清洁生产 | 第35-36页 |
(四) 保障公民环境治理参与权 | 第36页 |
三、美国:担负环境责任,打造责任政府形象 | 第36-38页 |
(一) 通过立法明确政府环境责任 | 第36-37页 |
(二) 建立环境机构落实环境责任 | 第37-38页 |
四、德国:公开环境信息,塑造透明政府形象 | 第38-40页 |
(一) 发挥媒体环保功能 | 第38页 |
(二) 建设环境网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环境污染治理中政府形象塑造路径选择 | 第40-56页 |
一、环境污染治理中政府形象塑造的原则 | 第40-43页 |
(一) 以人为本原则 | 第40页 |
(二) 信息公开原则 | 第40-41页 |
(三) 及时应对原则 | 第41-42页 |
(四) 广泛参与原则 | 第42-43页 |
二、环境污染治理中政府形象塑造的策略 | 第43-56页 |
(一) 确立环保理念,塑造环保政府形象 | 第43-45页 |
(二) 完善环境信息沟通机制,塑造透明政府形象 | 第45-47页 |
(三) 发挥多元主体协同作用,塑造合作政府形象 | 第47-49页 |
(四) 健全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塑造责任政府形象 | 第49-51页 |
(五) 提高环境问题关注度,塑造民生政府形象 | 第51-52页 |
(六) 提升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塑造高效政府形象 | 第52-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